这应该是每个新加坡人都能明确感受到的残酷事实——新加坡的公寓是越建越小了!
摆下一张Queen Size的床之后就再没有什么空间的卧室。

图源:小红书@香菜大王
做一顿六人份聚餐都摆不下配菜的小小厨房。

“新加坡公寓实在是太小了,厨房小的可怜,只有一个小水槽和一个双炉灶!”
印象中这些缩减的面积可能都用在了客厅的空间?但实际并没有,客厅的电视机都不敢买太大的,因为——怕距离太近伤眼睛!

新加坡新房面积大幅缩水!
而最新公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体感! 根据高纬环球公司(Cushman Wakefield) 最新报道,通过对过去15年新房交易的中位面积进行统计,新加坡全岛非有地新公寓的中位面积从2010年的1012平方英尺,下降到2024年的904平方英尺,15年中位面积下降了10.6%!
而且越是黄金地段新建的公寓,下降速度就越快,像优质公寓的中位建筑面积,更是从2010年的1044平方英尺,下降到了2024年的829平方英尺,下降了20.6%!

图源:PropertyGuru 难怪有网友感慨:“2000年代中期公寓建造的规模都很大,空间宽敞,布局也更高效,之后变得越来越小!”

这意味着什么?
1044平方英尺,还可以勉勉强强设计出一个具有三卧的紧凑经济户型,而829平方英尺顶多只能容纳2卧的户型!
这意味着15年间,黄金地段的优质公寓大部分都缩水了整整一间房间!

充满空间感的公寓现在很少见了...
对于越来越小的卧室、卫生间和厨房,开发商有自己的一套“合理化解释”:“尽管有些开发项目的厨房、客厅和餐厅面积较小,但它们的布局设计为重叠,可灵活互换使用。例如,如果需要更多空间来招待客人,厨房空间可以转换为餐厅空间!”
但有些网友只想吐槽:请问这么小的厨房,可以和餐厅空间自由转换么?

图片为小红书网友分享
或者搬个小板凳让家人们一起围着锅灶吃饭饭?
有些网友则指出为何现在室内面积这么小,而部分公寓的阳台相对来说却大得有些离谱的根源:

为了所谓的“合理化提高利用效率”,小户型公寓中明卫明厨户型极度难求,想象一下,在黑乎乎没有窗户的厨房里做饭,全靠抽风机通风的卫生间……

不知道“提高利用效率”,究竟提高了住户的性价比吗?
也极为合理的一些组屋,所谓的“破”,其实也不过是戏称,很多这类的HDB因为维护相当好,且户主购买后会经过全新的翻修,不仅一点都不破,还相当潮流!

比如这样的
这份喜好也体现在了买卖数据和价格上。
本地媒体报道,截至2024年11月底,新加坡本地的百万组屋交易量已经较2023年翻倍至944个!全年预计首次记录破千!

图源:早报
这些组屋大多是面积较大、供应有限且屋龄较大的公寓式组屋。这类组屋大多建于1995年之前,距今已有30年的房龄。 让我们来看看榜鹅首次出现的百万组屋内部结构:

图源:8world
双层阁楼,超大落地窗,面积相当宽敞的客厅。
而且这件组屋是2013年建成,物契还有91年,是一个五房式的单位!
只要119万8000新币的价格拿下的组屋,可以吊打市面上起码售价在250万新币公寓……
也难怪如今新加坡人都纷纷表示:有钱也不买公寓,要选择居住环境更舒适的转售组屋了!

图源:Ohmyhome
公寓和组屋界限愈加不
而且,随着组屋越卖越贵,曾经泾渭分明的“组屋市场”和“公寓市场”,如今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人即便有足够的预算,也不愿意再花大价钱购买所谓的高端房产“公寓”,反而更偏好“组屋市场”。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同样面积和室内布局的组屋,在公寓市场的价格起码要翻一倍,精明的新加坡人当然更愿意用更少的价格,换取更大的居住空间!
而以下几点也是近年来选择组屋还是选择公寓时,人们逐步偏好前者的原因:
1、越来越美的设计,让HDB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
曾经组屋给人的印象是可算不上很好。比如狭长得一眼几乎看不到头的走廊:

几棵大树就算隔离带,下楼即直达马路的原始绿化环境:

没有阳台的内部设计,晒衣服只能透过厨房边上的窗子,用长杆将衣服晾出去,或者挂在室内阴干:

但实际上,这些年,新加坡的组屋设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是整体设计上的理念更新!
现在,新组屋的设计除了没有游泳池、健身房和门禁围栏以外,其他早已和公寓越来越接近,像是2015年完工的组屋项目SkyTerrace@Dawson,从外观上来说被无数不知情的路人误认为是公寓!


图源:网络
47层的屋顶花园可以将新加坡的美景尽收眼底,HDB竟然也能拥有豪华酒店的露台视野!

图源:Stacked
电梯厅用瓷砖铺设地面,看起来颇有公寓的高大上质感!

图源:Stacked
走廊也并不是传统一排长条形座落,毫无隐私可言的设计,而且栅栏式的镂空设计更增加了整个走廊的透光性。

甚至连楼下的公共区域都透露着一股高级感的味道,和传统的组屋完全不同!

图源:Stacked
公共健身设施、小孩游玩区域、BBQ台、甚至连球场都一应俱全!
房地产从业者也纷纷表示,虽然这个组屋项目仍然具有不少组屋的传统特点,比如:走廊相对狭窄、没有阳台、公共区域因为不太设限制导致外来游览者较多……
但这样的新式组屋设计早就一力拉高了新加坡本地组屋的档次和规格,让公寓和组屋的界限变得越来越不那么分明。

2、完善的公共设施,让人不得不心动
如果将新加坡的组屋和公寓拟人化,那么组屋就是新加坡政府那个看起来不太起眼不太帅气不太有钱,但从小就被养在身边凡事爹妈操心着长大的嫡长子。
而公寓,则更像是刚一出生就过继给隔壁家富豪老王有钱又帅但总不是那么亲的小儿子。 可以说,社区最好的规划基本都会先紧着分配给组屋。
无他——新加坡政府爱人民,特别关爱年长者和收入普通的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