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11 月转售组屋交易量连降四月,共 1951 宗,价格环比涨 0.9%。量跌受新组屋供应、降温措施、私宅冲击等因素影响,业内预计后市交易量、价格涨幅情况,各方关注市场后续变化。
1. 交易现状与数据详情
11 月新加坡转售组屋市场呈现出量价分离的显著特征。
交易量方面,经历了连续四个月的下滑,仅达成 1,951 宗交易,较 10 月显著减少 9.6%,与去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 8.7%。
但在价格维度,却出现了逆势上涨的情况,转售价格环比上升 0.9%。
从房型维度剖析,四房式组屋在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 45%,五房式占 25.3%,三房式为 23.4%,公寓式占 6.4%。
不同区域和房型的价格涨幅差异明显,成熟组屋区转售价环比增长 1%,非成熟区则为 0.2%。
其中,三房式单位环比涨幅最大,达 1.3%,四房式涨 1%,五房式涨 0.7%,而公寓式转售价却下跌 2.8%。
此外,百万新元组屋交易量有 87 宗,占总交易量的 4%,大巴窑地区的百万新元组屋交易最为活跃,共 20 宗,红山和加冷黄埔各有 10 宗。
这些数据充分反映出当前新加坡转售组屋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房型和区域的供需关系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
来源:联合早报
2. 交易量下滑原因剖析
新加坡 11 月转售组屋交易量的持续下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10 月的预购组屋销售活动规模庞大,在九个市镇的 15 个项目中提供了多达 8,573 个单位。
这使得众多潜在买家将目光投向了新组屋市场,他们选择等待预购组屋的申请结果,从而推迟了对转售组屋的购买决策。
另一方面,年底的学校假期和节日期间,市场交易活动通常会进入季节性放缓阶段。
消费者的注意力更多地被节日事务分散,购房意愿相对降低。
此外,今年早些时候政府出台的降温措施持续产生影响。
这些措施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其效果在转售组屋市场中逐渐显现,使得买家在购房时更加谨慎,活跃度明显下降。
最后,新私宅项目的不断推出也对转售组屋市场造成了冲击。
例如鑫丰瑞府和嘉乐轩等一批新私宅项目的入市,吸引了大量原本可能考虑转售组屋的买家,他们被新私宅的新颖设计、配套设施以及潜在的投资价值所吸引,从而导致转售组屋市场的需求被分流,交易量进一步下滑。
来源:联合早报
3. 市场未来走向预测
对于新加坡转售组屋市场的未来走向,业内专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预测和分析。
李思德预计,今年的百万新元组屋交易量可能会稳定在 1,000 宗左右,全年转售组屋交易量预计介于 29,000 宗至 30,000 宗之间,转售价涨幅预计在 8% 至 10% 之间。
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买家对百万新元组屋的价格已经逐渐产生了抗拒情绪。
在 11 月,转售价在 100 万新元至 110 万新元之间成交的交易占比约为 60%,相比 10 月高出 3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高价成交的百万新元组屋占比有所减少。
展望未来,如果政府的降温措施继续保持不变,新组屋和私宅项目的供应持续稳定增加,那么转售组屋市场的交易量可能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回升。
价格涨幅也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供需关系逐渐趋于平衡的过程中,市场将在各种力量的相互博弈下持续演变。
房地产从业者、投资者以及普通购房者都将密切关注政府政策的后续调整、新的房地产供应计划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便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来源:联合早报
参考资料:
1.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41204-5491379,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