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界 当红头巾遇上峇峇娘惹:藏在新加坡街头的中国DNA

2025年06月11日   •   1026次阅读

南洋木棉花

红头巾下的倔强与温柔

2025年,中新建交迎来第35个春秋。若在新加坡街头驻足,你会遇见这样一座雕像:头戴暗红色方巾的女子,肩挑扁担,眉眼低垂却脊梁笔直——这就是“红头巾”,一个被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称为 “建国一代脊梁” 的群体。

时光倒流百年。广东三水县洪水肆虐,田庐尽毁。据《三水妇女志》记载,许多女性因家破人亡或反抗包办婚姻,不得不剪掉长发、藏起嫁衣,踏上“卖猪仔”的苦力船远渡南洋。黄苏妹便是其中之一——1935年,怀胎七月的她登上颠簸的苦力船,手中仅有一张写着“星洲”的船票。抵达牛车水的“豆腐街”后,为了在男性主导的建筑工地谋生,她们用米汤浆洗红布,发明了独特的头巾包扎法:先将红布折叠成三角形,从前额向后包裹,两侧塞入碎布固定,最后用发簪别紧。

三水女工当时的居住条件,深色房间为她们会选择租住的房间。

这顶重达半斤的头巾不仅是防晒工具,更藏着生存智慧——边缘可塞入零钱和香烟,红色既能警示危险,也象征对故乡的眷恋。从此,她们以“红头巾”之名,在烈日下肩挑500块砖(每块3公斤)、日行60担水泥,建起亚洲保险大厦、前高等法院、南洋大学……

据了解,在20世纪20-40年代,约有近6万名三水女子漂洋过海来到南洋,参与到了新加坡的现代化建设中。三水文联副主席黄敏曾撰文称,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三次人口大迁徙,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其中下南洋是规模最大、路程最远、环境最恶劣也最为壮观的。而“红头巾”就是这一大潮中一支不可小觑的女性力量。

“没有红头巾,50年代高楼建不成。”新加坡媒体如是评说。而她们日薪仅50美分,仍将80%的血汗钱寄回三水老家,自己仅靠咸鱼白粥果腹。因无力抚养,黄苏妹将新生女儿以4元钱送予他人,此后再未相见。这份断指之痛、思亲之憾,是万千红头巾命运的缩影。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从新加坡回乡的“红头巾”聚集一堂。

2015年,105岁的黄苏妹溘然长逝,中国最后一位红头巾走入历史。但新加坡人从未忘记:小学课本收录《红头巾》课文,麦士威路地铁站镌刻群像,邮票与粤剧《红头巾》让她们的故事代代相传。红头巾的坚韧,早已成为新加坡的国魂烙印。

新加坡城市街头纪念“红头巾”的塑像

一味一器融古今

峇峇娘惹的文化长河

当红头巾在工地挥汗时,另一群华人后裔正用瓷碟与香料书写融合传奇——他们便是峇峇娘惹【“峇峇”指男子。“娘惹”指女子】。峇峇娘惹最早可追溯至郑和船队留在马六甲的明朝后裔与马来女子通婚的子孙。

明朝时期,宦官马和(郑和)七下西洋

16世纪,以潮汕和福建为主的南方人南下经商,频繁旅居当地,其中有不少人便娶当地女子为妻。这种异族婚姻的后代,被称为“土生华人”。 随后,在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更多华人大规模来到东南亚定居,为峇峇娘惹族群奠定了坚实的人口基础,多民族的文化得以更紧密交融,于是产生了“峇峇娘惹文化”。

峇峇娘惹全家福照片

商贾出身的荅荅娘惹因长期从事商业活动,积累了当地人无可匹及的大量财富,及至19世纪英国殖民时期,峇峇因精通英语、马来语和闽南话,成为行政与贸易中介,被英政府重用为“King's Chinese”。在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的加持下,荅荅娘惹群体在当地迅速崛起,成为了社会的上流阶级。

来自槟城侨生博物馆

走进槟城侨生博物馆,混搭之美扑面而来:清代雕花屏风映着英式彩玻窗,龙凤瓷碟盛放辣味叻沙。娘惹女子身着“卡峇雅”(Kebaya)——马来纱笼配西洋低胸剪裁,襟前三枚金扣如蝴蝶翩跹,这是中华绣艺与热带风情的结晶。相对于娘惹装,土生男性华人的服装则比较简单。峇峇们在重要场合,穿戴的礼服有西装、中山装,还有晚清马褂瓜皮帽,看上去却也与娘惹的穿戴十分和谐般配。

1952年香港电影《娘惹》中,女主角穿着蕾丝可峇雅的形象,夏梦饰演

厨房是娘惹的战场。她们以福建醋熘技法融马来香草,调出黑果焖鸡的奇香:印尼黑果去毒填肉,佐以黄姜、椰浆慢煨;娘惹叻沙则用鸡汤打底,泼入亚参膏与虾酱,酸辣中翻涌着乡愁。每逢春节,她们以“粿加必”情书饼传情——米浆烘成薄片折成扇,暗喻“峇峇娘惹相思叠叠”。

黑果焖鸡

叻沙Laksa

各式各样的娘惹风味糕点

然而,这支15世纪诞生的族群,却在现代化浪潮中渐行渐远。英殖民时期,年轻一代脱去娘惹装改穿洋裙;二战后,日本铁蹄踏碎家族产业;年轻的峇峇一代,经商头脑在优渥的环境中逐渐退化,更致命的是身份迷失——华人视其为“番仔”,马来人拒其入族;他们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不停的兼容其他民族,却遗忘了传承自己的文化,造成了文化的遗失,最终在文化夹缝中消隐。如今,仅存于博物馆的珠绣鞋与长桌宴,仍在诉说那段“三代成峇,百年成尘” 的怅惘。

历史从未走远

中新友谊新征程

2024年,新加坡梧林村举办娘惹文化节,闽南红砖古厝前,少女们身着绣凤卡峇雅跳起“Joget”舞;牛车水商联会宣布:因道路改造暂移的红头巾雕像,将于年底重立原址——“保护历史是我们的使命”。

在建交35周年之际,新加坡推出“她的历史”导览路线,带游客重走红头巾的挑砖之路;中国三水区将“红头巾”列入非遗,粤剧巡演场场爆满。而樟宜机场的娘惹文化展,正用黑果焖鸡的香气迎接中国游客——舌尖上的相遇,何尝不是一种传承?

牛车水的夕阳下,一位老人轻抚红头巾雕像基座:“我母亲也是红头巾……她临终前还念叨三水的龙舟。”。

而在晋江梧林的炊烟里,年轻厨师翻炒着叻沙锅自语:“太婆教的配方,少一滴椰浆都不对味。”

红巾筑城,是苦难中的不屈;娘惹传香,是包容里的新生。 当两国共饮一杯肉骨茶时,35年邦交的故事,早已写进每一粒胡椒与当归的相逢里。

不想拿“终身成就奖”有原因 周润发:拿了后就不用演戏
2025年07月10日   •   3万次阅读
范文芳礼服卡住走不动 欧菁仙低身相助画面曝光
2025年07月10日   •   1万次阅读
红星大奖2025|10大最受欢迎男艺人 2新脸孔
2025年07月07日   •   1万次阅读
红星大奖2025落幕 李铭顺成大赢家!
2025年07月08日   •   9918次阅读
狮城男售冒牌货 LV索赔290万获判20万
2025年07月07日   •   8550次阅读
红星大奖2025|10大最受欢迎女艺人 黄思恬明年上神台
2025年07月07日   •   7524次阅读
【周末去哪儿】免费F1展览!免费领国旗!猫山王自助!电器1折!
2025年07月11日   •   6840次阅读
【红星大奖】Pornsak与林湘萍 获颁“超级红星”
2025年07月07日   •   5985次阅读
林志玲一家现身新加坡圣淘沙,儿子身高瞩目
2025年07月06日   •   5643次阅读
红星大奖|红毯到颁奖礼 最帅 最靓是谁?
2025年07月09日   •   5472次阅读
接拍狮城电影 张玉华靠美色使坏
2025年07月11日   •   5130次阅读
新加坡Sengkang体育中心的水上滑梯太爽了!成人只需要1块5新币
2025年07月08日   •   4446次阅读
张碧晨狮城演唱会 加场门票又秒杀
2025年07月06日   •   4104次阅读
刘子绚 戚玉武 领跑红星票选
2025年07月06日   •   3249次阅读
新泰合制《折影双生》新加坡开拍 方展发许美珍再演夫妻默契足
2025年07月06日   •   2736次阅读
7月狮城演出指南来啦,追星特种兵们请收好
2025年07月08日   •   2565次阅读
新加坡10大室内游乐场推荐!雨天遛娃必收藏
2025年07月10日   •   2394次阅读
今年7月8月不出国!SG60限定活动不容错过!免费演唱会➕灯光展➕胡姬花展...新加坡国庆好热闹!
2025年07月09日   •   2223次阅读
入行30年终“听牌”超级红星 郭亮:越近越焦虑
2025年07月10日   •   2223次阅读
【红星大奖】最佳男女配角 许美珍 陈汉玮
2025年07月07日   •   2052次阅读
首主持获前辈与妈妈肯定 黄暄婷:没让大家失望
2025年07月10日   •   1710次阅读
红星大奖30年 郭亮林湘萍回顾出道历程
2025年07月06日   •   1710次阅读
【红星大奖】最佳潜力星 邓伟德 最受欢迎潜力星 孙政 张哲通 邓伟德
2025年07月07日   •   1710次阅读
首届《校园SuperStar》冠军 黄智阳女装亮相蜕变出发
2025年07月12日   •   136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