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有关新加坡高价组屋的新闻再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加冷黄埔地区一套房契只剩47年的三房排屋式组屋,竟以156万8000元的价格成功出售(约845万1520人民币),打破了同类型组屋的售价纪录。
这套组屋为何能卖出如此高价?原因在于它不仅拥有如有地住宅般的居住体验,还因为面积高达366.7平方米,是普通三房式组屋的五倍大,并且还有一个巨大的院子!
这样的居住环境完全媲美有地住宅,难怪即便政府的降温措施不断出台,组屋价格依然屡创新高。
新加坡的组屋(HDB)是政府主导的公共住房项目,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 HDB)负责规划和建造。
组屋的主要目的是为新加坡居民提供价格合理的住房,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
在谈到新加坡的组屋时,大家往往觉得虽然它们很实用,但略显平庸、千篇一律,居住环境也不够舒适。
然而,事实上,建屋发展局(HDB)多年来建造了许多独特的组屋户型,以满足不同时代的需求。
这些特别的组屋因各种原因未继续建造,成为了时代的特殊产物。
但在二手房市场上,这些小众组屋依然炙手可热,堪称一房难求的“香饽饽”。
新加坡那些小众但不平庸的特殊组屋户型
别墅式组屋(HDB Terrace House)
别墅排屋由新加坡改善信托基金(SIT)在1950年代建造。SIT是建屋局的前身,负责在海峡殖民时代解决新加坡的公共住房需求。
SIT先后在黄埔和皇后镇地区共建造了285套组屋排屋。新加坡独立后,建屋局在1960至1970年代从SIT接管了这些组屋排屋,并为其更新了99年地契。
如今,皇后镇的组屋排屋地契自1968年开始,还剩46年;而黄埔的组屋排屋地契自1972年开始,还剩50年。
尽管历史悠久,这些组屋排屋的居住环境依然优越,社区密度低,每户自带小院子,稍加设计便充满情调。
虽然它们仅有99年的地契,但对于喜欢低密度庭院生活且预算有限的人来说,组屋排屋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类房型在转售市场的价格通常在60万至120万新币之间,而此次黄埔的这套创纪录组屋排屋,成为了有公开报道中转手价格最高的组屋。
公寓式组屋(Executive Apartment, EA)
公寓式组屋(EA)是建屋局于1984年首次推出的组屋类型,并在2000年代初期逐步淘汰。
这些单位的面积往往较大(相当于国内的大平层),从125平方米到221平方米不等,比一般的五房式组屋要宽敞得多,后者的面积通常不到120平方米。
对于喜欢大空间的朋友来说,如果能够接受较老的屋龄,EA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单位大多位于成熟社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生活非常方便。
近年,许多“百万组屋”的新闻案例,其中不少便是EA类型的组屋。
双层公寓式组屋(Executive Maisonette, EM)
Executive Maisonettes (EM) 是两层楼的HDB住宅,通常有三间卧室和两间浴室,有些单位还设有第三间浴室。
建屋局于1984年推出EM,并在1995年停止建造,因同时引入了执行共管公寓(EC)。
EM的双层布局和宽敞空间,为那些想要享受别墅生活的人提供了高性价比的选择。
由于EM在1995年停止建造,现存的EM房源屋龄都在30年以上。
近年来,虽然建屋局仍在建造少量复式组屋,但这些组屋多为顶层复式单位,而非整栋楼全部是复式户型的EM。
“霸级”组屋(Jumbo Flat)
上世纪80年代末,新加坡房产市场陷入低潮,当时HDB还没有实施BTO(预购组屋)制度,都是建屋局先建好房子,再出售给国民。
由于需求下降,兀兰和义顺地区出现了大量三房式和四房式组屋的库存积压,建屋局不得不将这些单位打通,形成面积超过1500平方英尺的“霸级”组屋,吸引那些对宽敞空间有需求的购房者。
值得一提的是,前总统哈莉玛在搬入总统府前便居住在义顺的“霸级”组屋。
这类组屋现存约2900套,主要位于兀兰和义顺,在裕廊东、勿洛和淡滨尼也有少量分布。
设计、建造和销售计划组屋(Design, Build and Sell Scheme, DBSS)
DBSS组屋是建屋局于2005年至2012年间推出的组屋类型,属于新加坡独特且优质的组屋式公寓。
不同于普通组屋由建屋局统一设计开发,DBSS组屋是由私人开发商设计建造。
由于DBSS的转售价格过高且与EC(执行共管公寓)的需求重叠,建屋局于2015年叫停了DBSS项目。
目前,全岛范围内共有13个DBSS项目的组屋式公寓。
无论是为了居住还是投资,新加坡的特殊组屋户型都展现出不凡的魅力,成为了房产市场上的稀缺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典组屋的价值或将进一步凸显,让人们重新思考组屋的独特魅力与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