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天,12月4日,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TIMSS)发布了2023年的研究结果,在小四数学、科学,中二数学、科学的榜单上,新加坡全部位居全球第一,体现了新加坡中小学生卓越的数理能力。
榜单如下:
小四数学:
小四科学:
中二数学:
中二科学:
可以看到,新加坡中小学生在各个榜单上都稳居榜首。那么这个名次是根据什么来评估的呢?新加坡中小学生又是为什么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TIMSS 2023
TIMSS(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国际数学和科学评估计划。计划评估来自全球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群体的代表性样本的数学和科学成就。
在四年级,有59个国家和6个基准实体参加了TIMSS 2023,共选出12016所学校,在校内对359098名学生进行了评估。在八年级,有44个国家和3个基准实体参加 TIMSS 2023,共选出8786所学校,在校内对 297262名学生进行了评估。
此次新加坡有6530名小四生和4772名中二生被抽样选出参与调查。
除了有关国家教育系统和课程的数据外,此研究还提供从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校长收集的宝贵背景数据。
评估框架:
TIMSS 2023主要从以上内容评估中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和推理能力。
新加坡具体表现
同2019年的调查相比,新加坡小四生在科学方面的表现有所进步,但数学的表现略微下滑,不过仍比国际平均水平好。
新加坡学生在应用和推理能力方面表现出色,他们擅长运用数学和物理概念解决复杂问题。
此外,调查显示,新加坡学生在环境知识方面也表现出深厚的理解,特别是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等课题上。
值得注意的是,与四年前相比,新加坡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科目的信心有所增强。特别是认同自己数理成绩优异的中二学生从25%增加到了约30%。
然而,调查也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新加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正在减退。具体来说,热爱数学的小四学生比例从48%下降到了42%,而中二生的这一比例也从37%降至35%。同时,认为学习数学对日常生活有极大帮助的中二学生比例也从38%减少到了32%。
为什么新加坡中小学生数理能力这么强?
01 数学:具象化模型(CPA教学法)
新加坡数学教学的核心是理解与应用。
CPA教学法强调通过具体、图像和抽象的阶段性过渡,培养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能力,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大致分为三步:
C-Concrete 具象化
使用具体的数学教具,主要用来培养孩子的数感,让孩子建立对物品的真实认知以及与数学的日常关联,以便更直观地理解问题。
P-Pictorial 形象化
通过图像图表帮助孩子将实际体验转化为视觉表现,让孩子从具象思维逐渐转为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
A-Abstract 抽象化
在形成前两阶段的数学思维后,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将具体和图像化的概念转化为数学符号和公式。抽象化使学生不依赖于物体或图像,问题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02 科学:探索与激发兴趣
新加坡的科学教育不流于形式,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技能。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就会以正式的学科方式进行体系化学习。
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大纲包括五个主题:Diversity(多样性)、Cycles(循环)、Systems(系统)、Interaction(相互作用)、Energy(能量)。
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知识。
在中学阶段,中一、中二学习Combined Science(生物、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课程),中三之后再分别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门课程。
新加坡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的课程内容和材料都是循序渐进的,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们发现并探寻生活和科学的联系,鼓励他们提出疑问,探索和理解渗透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为学生提供基于他们兴趣的体验,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