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的蛇年春晚
情歌天后梁靜茹走上舞台
燈光如夢似幻
她緩緩開口唱起《住在心裡的人》

「趕路的人哪 別害怕 山高路遙
阿嬤說 有目標就好
日子偶爾地 彎彎腰 沒大不了」
柔和悅耳的旋律緩緩流淌
梁靜茹的聲音充滿了思念與感情起伏
讓觀眾不知不覺聽得流了淚

歌詞里的「阿嬤」
唱的是她的奶奶——梁笑開
梁靜茹的演藝生涯
還有她身上那份柔中帶剛的堅韌
都與這位傳奇奶奶密不可分
NO.1 自梳女遠赴南洋開啟傳奇人生
上世紀30年代,廣東順德。 還是少女的梁笑開站在屋檐下,望著遠方的一輪明月。她知道,這座生養她的村落,終究留不住她。 粱笑開決定做一名自梳女。

自梳女示意圖
自梳女,是中國近代社會中特殊的一群女性,她們生於廣東一帶,卻不願受包辦婚姻束縛,選擇在成年後自行梳起髮髻,宣誓終生不嫁人,一輩子靠自己的雙手謀生。
她們在親友見證下舉行「開梳」儀式,發誓終身不嫁,以此擺脫婚姻的桎梏,換取更多人生選擇。

自梳女示意圖
自梳女,也意味著與傳統社會的期待對抗,更意味著她們未來的人生充滿未知。
但粱笑開知道,留在村裡等待家人安排婚事,才是她真正無法接受的命運。於是她和幾名同村姐妹一起,帶著僅有的盤纏踏上了遠赴南洋的船,穿越茫茫大海,前往陌生的馬來西亞,尋找獨屬於自己的人生。
NO.2 因文盲被騙光積蓄,重頭再來
抵達馬來西亞後,梁笑開選擇了做家庭傭工的工作。她日夜操勞,為富人家的孩子洗衣做飯,熬夜縫補衣物,吃的是僱主家剩下的飯菜,住的是逼仄潮濕的雜物間。
即便如此,她也從未抱怨。她早已明白,身為一個自梳女,沒有人會替她安排未來,唯有自立才能換來生存的機會。

圖源:梁靜茹採訪報紙
就這樣,梁笑開一分一分積攢下微薄積蓄,有能力與人合資買下一塊地,她太想擁有一間屬於自己家,不必再寄人籬下。然而因為文盲不識字,對合同一竅不通,粱笑開一腔信任地在文件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卻不知內容早已被篡改——多年積蓄被合伙人捲走,她卻連一張地契都沒能拿到手!多年努力付諸東流!
梁靜茹說,一直到她長大後,奶奶每次提起此事仍然忍不住流淚,哭得像個受傷的孩子。可奶奶從不沉溺於悲傷,每一次跌倒,都會咬牙站起來。

被騙了,就重新賺,只要人還活著,就還有希望。沒有依靠,就學會依靠自己!
一分又一分的攢,粱笑開終於在馬來西亞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Kopitiam,樓上有一個小閣樓,她便在這裡落了腳。
NO.3 沒有「血緣關係」的至親
在梁靜茹的記憶里,年輕時的奶奶,總是身穿藍、黑、灰色的斜襟唐裝,頭髮盤起梳成大髻,腳下是一雙布鞋,雙手麻利地收拾著店裡的桌椅,臉上總是帶著歲月磨礪出的沉穩與剛毅。
只有過年時,奶奶才會穿上一件亮色的緞布衣裳,漂亮得讓人移不開眼。
選擇做自梳女,粱笑開便沒有自己的孩子。她收養了三名孩子,其中一個便是梁靜茹的父親,雖無血緣,卻以「梁」姓相連,一代代傳承下去。
咖啡店裡,粱笑開賣生熟蛋、烤麵包,也一根根賣香煙。她節儉到極致,家裡的米飯一定是計算好人數來煮,每一粒米都珍貴;破舊的高腳椅要鋸掉壞掉的部分,繼續使用;要開源節流,就把家裡多的房間租出去賺一分收入。

示意圖
她不允許家裡有任何浪費,塑料袋要折好,水要存著再利用,就連焦飯也是她碗里的一部分。
「你知道嗎?」梁靜茹說,「我們賣香煙,是一根一根賣的喔。」
奶奶過世後,梁靜茹和家人收拾她的東西,發現了好多煙盒,那種圓形的鐵煙盒,是梁笑開用來存放錢幣的。
那一刻,梁靜茹仿佛看見了奶奶蜷縮在櫃檯後的身影,瘦削的手指一根根地取出香煙,遞給客人,又小心翼翼地把硬幣塞進煙盒裡。
她們一家人的日子、她和爸爸姑姑們的人生,都是奶奶這樣一點點攢出來的,滴水成河,把他們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堆人匯成世界上最緊密的「至親」。
NO.4 奶奶的堅強,影響了梁靜茹一生
18歲那年,梁靜茹離開家鄉,獨自到台北闖蕩。面對未知的未來,她沒有退縮,因為她心裡始終有個聲音告訴她:「有機會就去做,再難再苦,也要堅持。」
正如梁笑開當年站在碼頭,義無反顧地踏上通往南洋的船隻一樣,梁靜茹也走上了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這是奶奶多年來身體力行對她的教導。
她的堅韌、她的毅力,她對音樂的執著,正是來自奶奶的精神。她的奶奶,那個在風雨里獨自打拚的女人,已經成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成為她歌聲里的一部分,成為她住在心裡的人。
她捨不得用好的,卻願意花錢搞補品。她珍藏著一罐罐補酒——裡面泡著四腳蛇、小老鼠、小鳥等她相信能滋養身體的東西,每晚臨睡前都要喝上一小杯。
「天吶,我小時候最怕看到這些了!」梁靜茹回憶起這些,仍忍不住笑出聲。

梁靜茹記得,有一天,年邁的奶奶穿著木履,咯咯咯地走在潮濕的地板上。突然!她一個趔趄,後腦重重摔在地上,血滲了出來。家人驚慌失措地扶起她,想要喊救護車。
可她只是平靜地說:「我跌倒了,要去醫院。」 沒有一滴眼淚,沒有一聲呻吟,甚至連皺眉都沒有。
只是那天之後,奶奶的長髮被剪短,那個一生盤在頭上的髮髻,就此消失。她曾經用那一頭長髮見證了自己的誓言,如今,也隨著歲月悄然落幕。
NO.5《住在心裡的人》
粱笑開的人生,是那個時代女性命運的縮影。 她們生於動盪,成長於苦難,卻不願屈服。她們離鄉背井,在異國他鄉打拚,用雙手為自己掙得一片天地,她們沒有依靠,不曾被溫柔以待,卻依舊選擇溫柔地對待世界。
粱笑開沒有結婚,沒有丈夫,卻依然是「梁家」這個家族的中心。她收養了孩子,給予他們姓氏,給予他們家,用自己單薄的肩膀,在那個時代洪流中倔強地為一家人撐起一片天,在無聲之中,塑造了後代的性格。
她用自己的一生證明,女人的一生,不一定要依附誰,自己也能活得堂堂正正。

春晚的舞台上,梁靜茹的歌聲依舊迴蕩。她的眼中泛著微光,仿佛透過時空,看見那個一輩子未曾服輸的奶奶,正坐在木椅上,喝著一小杯補酒,笑著對她點頭。
「阿嬤就是我住在心裡的人。」她說。
歌聲落下,思念卻仍在繼續。有些人雖然離去,但她們的精神、她們的故事,早已成為血脈的一部分,成為生命里最重要的烙印。

「阿嬤說,大風大雨呀,咱就往家裡跑,還差個湯,再燉會兒就好,崽,來歇歇腳……」
「回家的人哪,好不好,早一點到,你是家數著的分秒,是她的煩惱、她的盼、她的驕傲。她不喊,卻遠遠望的她的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