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新加坡移民的討論中,"EP"、"PR"、"公民"是頻繁出現的身份術語。楹進集團顧問表示,除了少數通過新加坡全球商業投資計劃()直接獲得PR身份的人,大多數人是通過EP→PR→ 公民的逐步路徑實現身份轉換。對於計劃長期定居新加坡的人來說,經歷這三種身份的轉變是常見的過程。
EP(Employment Pass)是新加坡為外國專業人員設立的工作準證,被認為是外國人在新加坡工作的「高級別」工作簽證。EP准證的有效期通常為1到2年,且需要定期續簽。從2024年起,EP准證的薪資門檻為5600新幣,金融服務領域為6200新幣。申請人需滿足COMPASS計分系統的40分標準,適合在金融、IT、醫療等領域擁有高學歷和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EP准證持有者可以在新加坡工作,但享受的福利待遇較為有限,尤其在社會保障和福利方面。
PR(Permanent Resident)是新加坡的永久居民身份,通常是外籍人士在新加坡長期定居的重要過渡身份。獲得PR身份後,持有者可以在新加坡長期居住、工作和享受一些基本福利,但並沒有完全享有公民的權利。PR身份通常需要每5年續簽一次,雖然它是「永居」,但依然需定期更新。PR身份使得持有者享有與公民相似的居留權,但依然無法參與新加坡的選舉等公民特權。
新加坡公民意味著直接獲得新加坡國籍,並享有新加坡護照所帶來的全球便利。成為新加坡公民後,持有者不僅可以享有完整的社會福利,還能享有參與選舉、擔任政府職位等公民權利。通常需要持有PR身份滿2年後,累計住滿一年或滿足特定居住要求即可申請公民身份。新加坡公民身份的巨大優勢在於全面的社會福利以及完全的身份自由度。公民不僅能享有高度的社會保障和福利,還能參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活動。
在教育福利方面,EP持有者的孩子可以申請入讀新加坡的政府中小學,但需要參加AEIS考試,且競爭力較大。PR持有者的孩子在教育上享有更高的優先權,入學名額相對更容易獲得,但仍需參加AEIS考試。新加坡公民的孩子享有教育優惠和優先入學權,可以享受政府的教育補貼和助學金。
在醫療福利方面,EP持有者通常需要自行購買醫療保險,醫療費用較為高昂。PR持有者與公民可以享受更完善的醫療福利,包括政府提供的醫療補貼和公積金(CPF)支付醫療費用。
在購房福利方面,EP持有者只能購買私人房產,且需支付較高的房產稅,無法購買新加坡的公共組屋。PR可購買首套房產,但需支付較高的稅費,並且需要在獲得PR身份後至少三年才可購買二手組屋。公民在購房時享有政府補貼,且在購買組屋時享有更低的稅費和更多選擇。公民還可以出租組屋,為投資和經濟狀況改善提供了便利。
在社會福利方面,EP持有者通常不享有社會保障福利,例如公積金(CPF)等。PR身份的持有者可以參與新加坡的公積金計劃(CPF),並享有一定的社會福利,包括醫療、教育津貼等。作為新加坡公民,持有者可以全面享受公積金(CPF)計劃中的所有福利,包括醫療、購房、退休金等社會保障。
在工作機會方面,EP持有者必須通過僱主申請工作簽證,換工作時需重新申請EP,且更換工作較為困難。PR持有者不需要重新申請工作簽證,通常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尤其是對於政府部門和一些對PR開放的職位。新加坡公民享有完全的工作自由,包括政府職位和敏感行業的工作,且不受任何簽證限制。
在身份自由度方面,EP持有者在簽證有效期內可以自由進出新加坡,但簽證到期後需續簽或轉為其他身份。PR享有與公民類似的長期居留權,但不能參與選舉等公民活動。公民享有身份自由度,包括選舉權、參政權和全球多數國家的免簽待遇。
在生活福利方面,EP持有者享受的生活福利較少,通常需要自行負擔大部分生活開銷。PR持有者享有較為豐厚的生活福利,包括補貼和各類社會福利。新加坡公民享有各種生活補助,如水電費補貼、產假、女傭稅務回扣等,並有資格申請政府獎學金和助學金。
總的來說,EP、PR與公民身份的主要區別體現在居留權、社會福利、購房優惠、教育資源以及工作機會等方面。對於計劃長期定居新加坡的人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身份路徑十分重要。通過EP、PR、到成為新加坡公民,不僅可以逐步享有更完善的福利和生活待遇,還能在新加坡的社會、經濟和文化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