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界的激烈角逐中,香港與新加坡的競爭堪稱「貼身肉搏」,文章標題提到的「新加坡和香港差點幹起來了」,這並非字面上的衝突,而是一種形象的比喻,用以描繪這兩座城市在全球各項數據對比中的激烈角逐與難分伯仲。
從金融市場的繁榮到經濟結構的多元,從制度與營商環境的比拼到人才吸引力的較量,新加坡與香港總能在不同領域展現出各自的風采與實力,仿佛在進行一場無聲的、永不落幕的競賽。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兩城的實力博弈尤為引人注目,香港依託其深厚的資本市場和離岸人民幣業務的主導地位,迅速扳回一局。
數據顯示,香港交易所的總市值高達4.1萬億美元,是新加坡的7倍;日均交易量更是新加坡的15倍。而在離岸人民幣市場上,香港占據全球外匯交易量的28.2%,遠超新加坡。
儘管新加坡在外匯交易方面以日均9290億美元的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三,但香港仍以6940億美元緊隨其後,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相差1分
然而競爭並不僅限於金融市場,經濟結構方面,新加坡與香港也呈現出明顯的區別。
新加坡的GDP總量和人均GDP均顯著高於香港,且經濟結構更為均衡。製造業作為新加坡經濟的「基石」,占GDP的21.6%,涵蓋了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高附加值產業。
相比之下,香港則過度依賴服務業,占比高達93%,缺乏實體產業的支撐,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其經濟的脆弱性。

稅制對比
在制度與營商環境方面,新加坡和香港也各有千秋,新加坡以嚴刑峻法、高效透明的營商環境著稱,在法治與廉潔指數中排名靠前。而香港的稅制則更為簡單,對資本友好,更是撤銷了房產交易印花稅,進一步吸引了國際資本的流入。
在人才與宜居性方面,新加坡憑藉其卓越的宜居環境和高效的治理體系,在全球宜居指數中排名領先;而香港則在高等教育方面擁有顯著優勢,多所知名大學躋身全球前100名。

公司註冊對比
對於想要在這兩座城市定居或移民的人來說,了解各自的定居或移民方式至關重要。
香港的定居途徑多樣,旨在吸引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優秀人才。
其中,高才通計劃以其高效和靈活性,成為高學歷或高收入專業人士的首選。該計劃為申請者提供了快速通道,使他們能夠輕鬆來港工作和居住,享受香港的國際化環境和優質生活。
優才計劃則更加注重申請人的專業能力和對香港社會的貢獻,它面向全球範圍內的傑出人才開放,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才華和實現職業發展的平台。
此外,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則要求申請者具備較高的投資能力,通過投資香港的企業或基金來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同時申請者也能獲得居留權,享受香港的各項福利和待遇。這些定居方式各有特色,能夠滿足不同背景和需求的人群,為香港注入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活力。

香港落戶方式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移民方式則更加多元化,適合不同資產和投資偏好的人群。
新加坡的移民政策以其開放性和包容性著稱,為不同背景和需求的申請者提供了多種選擇。
EP准證移民是針對具有專業技能和工作經驗的外籍專業人士的一種工作準證,持有者可以在新加坡工作並享受相應的福利待遇,同時也有機會申請永久居民身份。
家族辦公室移民則是一種較為高端的移民方式,適合高凈值人群,通過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並進行一定金額的投資,申請者可以獲得居留權,享受新加坡的優質教育、醫療和生活環境。
此外,新加坡還推出了投資移民計劃,要求申請者在本地進行較大額度的投資,以換取居留權或公民身份。這些移民方式不僅為新加坡吸引了大量的資金和人才,也促進了其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新加坡移民方式
未來,新加坡與香港的競爭將更加聚焦於地緣角色與創新賽道。
香港背靠中國內地,作為「超級聯繫人」,在離岸人民幣業務方面占據主導地位;而新加坡則以其中立身份吸引跨國企業區域總部,成為中美博弈中的「避風港」。
在綠色金融與科技領域,雖然新加坡目前領先,但香港正加速布局虛擬資產和Web3生態,試圖通過政策創新縮小差距。此外,在家族辦公室的爭奪中,兩地也各有千秋,各自吸引著不同背景的國際富豪。
然而這場競爭並非零和博弈,正如倫敦與紐約的共生關係所示,亞洲或許同樣容得下兩個頂級金融中心。
未來,香港與新加坡或將形成互補,共同推動亞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場的繁榮與發展。
在這場雙城記的較量中,真正的贏家將是全球資本與創新經濟,它們將在這兩座城市的競爭中受益匪淺,共同書寫亞洲金融的新篇章。
而對於想要定居或移民的人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將是在這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