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就是个三多国家:民族多、文化多、教堂多

2020年01月06日   •   1万次阅读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12:00-2:00 以及 下午4:00以后有礼拜不对外开放, 进入需脱鞋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宽广的礼拜大厅,虔诚的穆斯林,非穆斯林不能进入地毯礼拜区域!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如果衣服不符合要求,没关系,有这样的袍子,在门口穿上再进来。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巧遇一对马来穆斯林新人拍婚纱照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

马来穆斯林新人婚纱

16.Nagore Durgha (纳哥德卡殿)

纳哥德卡殿,是19世纪20年代首批南印度伊斯兰教徒来到新加坡为自己的信仰建造的,建于1828-1830年,是难印度穆斯林的圣地。正门上方采用了古典设计风格,层层筑起的雕花栏杆两侧,矗立著高耸尖塔,从底部朝天堆栈14层,最上层再加上一颗洋葱小圆顶,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特色。这里早期是南印度伊斯兰教的文化信仰中心。地点离牛车水Chinatown MRT或绿线EW15 Tanjong Pagar MRT不远。离天福宫也很近。

纳哥德卡殿(Nagore Durgha Shrine)

纳哥德卡殿(Nagore Durgha Shrine)

18.Saint Andrew’s Cathedral (圣安德烈座堂)

圣安德烈教堂(St. Andrew’s Cathedral)建于1856年至1861年间,为史丹福莱佛士(Sir Stamford Raffles )爵士规划的新加坡城市与文化中心的一部分。由 Ronald MacPherson上校设计、印度囚犯劳工建造的;大量运用殖民时代广为印度人采用的石膏的建筑方式,建造的建筑物干燥之后不易穿透,同时散发着一层平滑的光泽,非常美观。西翼门上的彩绘玻璃窗和草地上的纪念碑,均为表彰麦克佛逊上校而立。位于City Hall MRT旁边。

圣安德烈教堂

圣安德烈教堂

圣安德烈教堂

圣安德烈教堂

圣安德烈教堂

圣安德烈教堂

圣安德烈教堂

此时是粤语版的礼拜

圣安德烈教堂

巧遇一对华人新人拍婚纱照

20.Saint Joseph’s Church (圣若瑟堂)

圣若瑟堂是新加坡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位于新加坡中区的中央商务区内的维多利亚街。该教堂由葡萄牙传教会兴建于1851年到1853年,1906年坍塌后重建,到1912年完成,哥特式风格。圣若瑟堂以每年的耶稣受难节游行著称。位于绿线City Hall MRT附近。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