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声音熟悉吗?”
这样一句看似平常的问候,却成为了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近日,五名马来西亚男子在柔佛新山的公寓内,利用这一 “假朋友” 伎俩,针对新加坡人实施诈骗,成功骗走 70 人超过 16 万元。

这五名被告分别是蔡子煌(24 岁)、余光耀(37 岁)、王国豪(26 岁)、郭远淳(20 岁)以及罗川盛(36 岁)。3 月 14 日,他们在法庭上各承认了一项串谋欺骗罪名。其中,蔡子煌还面临一项协助团伙管理餐费和分发电话卡的控状,该罪名将于法官下判时一并考虑。
案件回溯至 2024 年 1 月 16 日,马来西亚皇家警察突击了新山一所公寓的两个单位,当场逮捕了这五名参与 “假朋友” 电话诈骗案的被告。1 月 23 日,他们被引渡到新加坡,并于隔天接受面控。
调查显示,早在 2023 年 5 月至 8 月期间,这五人便各自被招募加入针对新加坡人的跨国电话诈骗团伙。他们受雇于一个名为 “同花顺” 的人,在其安排下入住新山 Marina Residence 公寓。工作时间为每周一至周六的早上 10 点至傍晚 6 点。

该诈骗团伙为他们提供住宿和膳食,并在入职的首三个月支付 3000 令吉(约 902 新元)的酬劳。三个月后,酬劳涨至 5000 令吉(约 1503 新元)至 5500 令吉(约 1653 新元)。此外,余光耀、王国豪和罗川盛还能获得骗款的一成作为佣金,而郭远淳若每个月达到 1 万 5000 新元的诈骗目标,就能额外获得 500 令吉(约 150 新元)。
他们加入了名为 “皇家葫芦 A” 或 “皇家金刚 A” 的 Telegram 群组。“同花顺” 及其助理会定期在群内提供潜在受害人的名单,每份名单上约有 200 个新加坡人的手机号码。团伙指示他们用不同颜色在名单上标记不同情况,如无人接听、空号,以及接电话的人是否与名单一致。
同时,团伙还提供了精心编写的台词。他们打电话给潜在受害人时,会假扮成对方的朋友,询问 “我的声音熟悉吗?”
一旦受害人落入陷阱,他们便会以各种借口,诱使对方转账到诈骗团伙控制的银行户头。当受害人答应转账后,被告会在群里通知,“同花顺” 和助理则会告知被告指定的收款户头。被告收到转账截图后,再发到群里,以便团伙确认收到款项。

每天工作结束后,被告还需在群里汇报当天拨打的电话总数等信息。随后,“同花顺” 会发出 “每日诈骗报告”,详细列出当天成功骗得的款项。
警方在突击行动中,起获了该团伙使用的设备。经过对比群里的资料和向警方报案的受害人信息,发现至少有 70 人受骗,总损失金额约为 16 万 4660 元。
除了拨打诈骗电话,蔡子煌还负责向 “同花顺” 报销五人的膳食费用,并为另外四人分发新加坡电话卡。由于受害人发现上当后可能报警,导致电话号码被拉黑,他们需要不断更换手机号码来继续行骗。
控方指出,这五名被告是骗局的直接实施者,在团伙中起着核心作用,且罪行一直持续到被马国警方逮捕。因此,控方促请法官判处他们五年三个月至六年三个月的监禁,并处罚金。

而五人的律师在代为求情时表示,他们已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生活造成的影响,感到十分后悔,并愿意承担责任。虽然他们为了金钱利益犯案,但并非案件主谋,只是听从指示行事,恳请法官从轻判决。
目前,该案将于 4 月 3 日再次开庭宣判,等待这五名被告的将是法律的公正裁决。此次案件也为广大民众敲响了警钟,在接到陌生电话时,尤其是涉及金钱交易,务必保持警惕,切勿轻易相信对方的身份和说辞,以免遭受财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