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应该去哪里玩?
因为wuli岛太小了,玩玩就腻

“Top1:还贷”
只是房贷就基本上
占据了家庭收入的15%
别提买车还能好好做朋友

CPF可以用来还房贷
虽然是羊毛出在了羊身上


为什么是这种操作?
要是谈消费观
价值观,福利体系这种宏观的
怕是要谈个三天三夜
我们就从微观的小现象
去看看中新美小伙伴生活方式的差异
美国人不存钱
中国人赚十块存八块
新加怎么存自己说了不算
以前55岁公民CPF里的钱
还可以一次性提出来花
但是后来很多新加坡老人放飞自我
现在规定只能按月提钱
怎么存,怎么花
岛民都说了不太算!

美国人买大house为了需要
中国人很多为了炫富
新加坡人买多大房子自己说了不算
在新加坡只有公民能买期房
PR只能买转手组屋(还要等三年)
外国人只能买公寓但不能买有地住宅
(圣淘沙升涛湾除外)
家庭月收入超过1万2
也不能购买组屋
在新加坡怎么买房子?
自己说了不算

美国人夫妻的钱都分开用
中国人夫妻的钱合著用
新加坡夫妻有三个账户
新加坡夫妻人手一张工资卡
婚前就有一个家庭共同账户
一起往里面存钱买组屋
结婚后仍然一起存钱
支付每月家庭开销,养娃等
各自保管各自的工资卡

美国父母放养
中国父母精养
新加坡父母交给女佣养
新加坡父母Kiasu
也会给孩子报很多课外班
但是一般却不会给孩子买房
小夫妻都是自己存钱买房
这边父母也不会帮忙带孩子
都是女佣带孩子

美国人重视精神消费
中国人看重物质消费
新加坡人健身是为了吃更多好吃的
很多中国人有钱了
首先想到的就是吃好点~
甚至很多人认为吃得好住的好
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新加坡人也追求这些
但同样重视精神消费
比如出去旅游,锻炼身体、养生等
最近,中国小伙伴观念也转变了

美国人用iPhone 6S
中国人用iPhone X
新加坡人不是苹果就是三星
iPhone在中国市场份额
一向都是特别的高
反而卖最便宜的美国人喜欢用老款
新加坡人也排队买iPhone
但重点可能是排队
而不是买iPhone

美国人请朋友吃饭
中国人豪爽必须一桌子菜
新加坡人AA
新加坡人吃多少点多少 家庭聚会才会点一桌子菜 商务午餐都是一人一份 到结账的时候就AA 并不会有人抢单 而且连消费税和服务费都AA

美国人去世后,钱没了
中国人去世后,钱没花了
新加坡人去世后,钱正好花完
美国人消费观超前
喜欢刷卡和贷款
中国人高储蓄低消费
活的比较实实在在
新加坡人是“甜蜜的束缚”
精打细算的政府给你都安排好了
虽然少了自由但也多了保障

这花的也差不多
为什么美帝小伙伴就不存钱?
有个网红做了个街头调查
不存钱?因为没钱!
卧槽了,也是无法反驳
但是想问小哥一句
没钱还这么开心,你怎么做到的?

不存钱,因为无聊????
呵呵,谁还不知道花钱有意思咋的
这不是没钱可花么

这两位中国留学生表示
应该存起75%花25%
但是被问及有没有存款时
气氛突然很尬:呃,没有~
好吧,看在你们是学生的份上原谅你们

各位椰友你兜里有多少钱
怕是你也不会告诉我
但是你的存款观如何?
来新加坡久了变得本地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