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拥有65年历史的圣法兰西斯卫理学校正式宣布转型为国际学校。

这所扎根于武吉知马社区的老牌学府,从1960年的女子学校起步,历经男女混校改革,如今迈出了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课程体系 全球认可与本土智慧的融合
作为国际学校的核心优势,圣法兰西斯卫理国际学校的课程设计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实践创新性,形成了“剑桥+西澳+IB”三大支柱并行的独特模式。
小学阶段:点燃探索的火种
01 剑桥国际小学课程
以探究式学习为基础,融入新加坡数学的思维训练。例如,通过“新加坡水资源管理”项目,学生同时学习科学原理、数据分析和城市治理,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02 英语强化计划
针对非英语母语学生,提供从Pre-A1到B2的分级课程。
2025年增设的“学术写作实验室”,由澳洲语言学家团队设计,帮助学生跨越论文写作的文化差异。
中学阶段:夯实基础,拓宽视野
01 剑桥IGCSE课程
涵盖14门学科,2025年新增“人工智能伦理”必修模块。
学生通过模拟联合国辩论、设计可持续社区模型等活动,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02 升学分流机制
10年级结束时,学生可根据兴趣与能力选择学术型(IBDP)或应用型(WACE)路径,实现个性化发展。
高中阶段:双轨制下的升学通道
01 西澳教育证书课程(WACE)
作为学校旗舰课程,WACE采用澳大利亚教育框架,强调实践与理论结合。
其核心优势在于:
模块化考核:50%成绩来自日常作业与课题研究(如“智能城市交通设计”项目),降低应试压力。
全球通行性:WACE成绩可直通澳洲八大名校,亦可申请英美顶尖学府。
2024届毕业生ATAR(澳洲高校入学排名)中位数达85.3,最高分99.1(全球前1%)。

02 国际文凭课程(IBDP)
2025年新引入的IBDP课程,主打“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主题。
学生需完成“气候金融”跨学科论文,并与伦敦政经学院(LSE)合作开发数据分析模型,为学术深造奠定基础。
课程对比
WACE:适合目标明确(如工程、商科方向)、注重实践能力的学生。
IBDP:适合学术兴趣广泛、擅长跨学科思考的“通才型”学习者。
师资力量 全球智囊团与人文关怀者
圣法的教师团队被称为“学术精英、文化桥梁与成长导师的三重化身”:
01 学术背景
40%教师来自澳洲、英国、加拿大等教育强国,核心学科教师均拥有剑桥大学、墨尔本大学等顶尖学府的硕博学位。
02 教学创新
数学教研组开发“新加坡-澳洲双轨教材”,将本地数学的深度与西方教育的开放性结合;科学教师主导的“跨时区实验课”,让学生与珀斯高中同步完成新能源课题。

03 人文支持
每位教师担任5-8名学生的“成长导师”,定期进行一对一学术诊断与心理辅导,尤其关注国际新生的文化适应。
校园焕新 智慧空间与人文社区的交响曲
配合国际转型,2025年启动的校园升级计划聚焦两大维度:
智慧化学习场景
人工智能实验室:配备3D打印、机器人编程与VR模拟系统,支持学生开发“东南亚语言智能助手”等创新项目。

全球互联教室:通过实时直播系统,学生可参与西澳大学的海洋生物课或剑桥大学的量子物理讲座。
人文生态营造
世界文化长廊:展示各国艺术、历史与科技成就,每月举办“国家主题周”(如日本茶道、法国印象派工作坊)。

绿色生活社区:宿舍区采用太阳能供电,学生参与“零废弃校园”挑战,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
全球网络 从课堂到世界的跳板
成为国际学校后,圣法的全球合作版图加速扩展:
双学位项目
与西澳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合作“2+2”工程学本科计划,学生可获双校认证学位。
短期实践计划
包括珀斯机器人夏令营、IBDP学生赴伦敦政经学院的“碳交易模拟峰会”等。

升学竞争力
2024届毕业生中,85%进入QS全球前100大学,其中WACE学生多数选择澳洲名校,IBDP学子更倾向英美顶尖学府。
圣法兰西斯卫理国际学校的转型,是一场关于勇气与远见的实验。

65年前,它从一间教室起步,致力于服务本地社区;65年后,它成为东西方教育理念的“翻译者”与“融合者”。
无论是WACE学生对智能城市的构想,还是IBDP学子对气候金融的探索,都在诠释同一个信念:教育不应被地域或范式所限,而应让每个个体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坐标。

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服务中心 共同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