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最新官宣了一项重磅改革:从2028年起,初级学院(JC)的入学标准将从现行的L1R5(第一语文+五科最佳成绩)调整为L1R4(第一语文+四科最佳成绩),入学门槛分数也相应从20分降至16分。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家长圈热议。
有人欢呼“孩子可以少卷一门分数了”,也有人担忧“竞争反而更激烈”。
这场看似简单的科目调整,又会对新加坡本地学生,以及国际留学生(尤其是计划升读新加坡初院的学生)的学业规划有哪些影响?又该如何应对呢?
这是新加坡近40年来最大升学机制变革,标志着其教育理念转向更加注重精深而非泛泛的科目数量。
在亚洲,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一直以严格、精英化著称。
但这次改革打破了以往“考得越多越有竞争力”的传统思维,更加聚焦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
新加坡教育部数据显示,95%的JC学生能适应A-Level学习,但30%以上学生选8科或以上,课业负担重,影响兴趣与能力发展。
新政策的推出,正是对这一痛点的精准调整。
小学二年级和中学一年级考场安排在新加坡考评局(SEABBuilding)
01 政策核心
科目减少,但学术基础不变
现行L1R5标准(六科计算)要求
●第一语言(英语或高级母语)
●五门最佳科目(需包含数学/科学和人文各三门)
2028年L1R4标准(五科计算)
●第一语言(英语或高级母语)
●四门最佳科目(仍需包含数学/科学和人文各三门)

放榜与入学
这一调整意味着:
●学生可选减考一门非核心课,但仍需平衡数、理、文科,巩固学科基础。
●积分门槛趋严,但顺应全球教育趋势,助学生专注所长。

加分机制调整,特长生迎来优势
加分上限降至3分,并且:
●选修华文、马来文、泰米尔文等语言特选课程(LEP)仍可获得额外2分,总加分最高可达5分。
●励仁高中(Millennia Institute, MI)的录取积分门槛也同步调整至20分,确保教育公平。

这对有语言特长的学生来说是个巨大利好!
02 政策背后的考量
1989年的标准已经“过时”
L1R5标准于1989年推出,当时A-Level通过率仅65%,旨在提升JC学生的学术水平。
2023年A-Level及格率高达95%,但过多科目成学生兴趣发展障碍。

学术均衡vs个性发展
●近30%JC学生选8科以上,课业重,影响CCA、竞赛及社会实践时间。
●减少一科考试,意味着学生可以用更多时间去参与创新项目、实习或体育活动,提升综合竞争力。
●留学生适应性提升,少考一科对非英语背景学生有利,能专注所长。

03 新政对留学生的三大影响
个性化发展更清晰
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领域选择5门科目,例如:
●理科生可以选择数学、物理、化学+1门人文,放弃非优势科目。
●文科生可以选择历史、文学、经济+1门跨学科科学,提高竞争力。

语言特长生迎来加分黄金期
华文、马来文、泰米尔文课程的加分规则不变,对于中文背景的留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课外活动和综合能力成录取关键
随着学术压力的降低,学校更倾向于考察学生的课外成就,比如:
●体育:独木舟、曲棍球、田径等CCA项目的竞争力大幅提升。
●领导力:参与学生会、社会志愿活动成为“软实力”加分项。
●科研: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等高校的中学生科研项目,将成为提升背景的重要途径。
04 抓住新政机遇
选课策略:学术优先,动态调整
●理科生:数学、物理、化学+1门人文,放弃不擅长的理科。
●文科生:历史、经济、文学+1门科学,强化批判思维。
背景提升:用好“省出”的时间
●参与科研:申请NUS、NTU的中学生实验室实习。
●丰富CCA经历:加入独木舟、戏剧社等课外活动,提升多元能力。
语言能力强化:用好LEP加分
选修华文特选课程(LEP),争取额外2分加分。
参加语言文化交流项目,提高综合竞争力。
新加坡此次JC入学标准改革,核心在于从“数量竞争”转向“质量提升”。
对留学生来说,这既降低了申请门槛,也是重新定义竞争力的机会。
规划学业、利用课余时间,可拓宽未来升学与职业发展道路。
2028年新政将影响2025年入读中二的学生,有意留学新加坡的家庭应尽早规划,抓住教育改革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