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上图源:9news, msnnews)
日本方面的的水灾,也是惨不忍睹。
整个市镇都被淹了,看起来不像是地上的城市、村镇。

就像电影中的那种灾难片场景,只不过实际发生的太真实,看得实在有点触目惊心。

和中国的洪水灾情有些相仿,断桥,断路,断房子。

山体滑坡更是一个不定时炸弹,谁知道下一秒的坍塌就会夺去谁的生命和家庭。

(以上图源:the atlantic)
回想今年才过了七个月,病毒,虫灾,火灾,洪灾就已经轮番来了个遍。
新加坡现在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灾害,但是疫情和骨痛热症已经让人非常焦头烂额了。

图源:8视界
就最新数据显示,上周一周内就新增1736起骨痛热症病例,比前一周还要多个67起。
已经是自新加坡记录骨痛热症病例以来,最多人染病的一周。
此外,新加坡也是没有办法掉以轻心。。。
未来还是有大雨 新加坡排水系统
按理说,6月到8月会是东南亚地区的干旱期,但是最近可能有点不一样。。。
NEA在7月16日的时候就发布消息,厄尔尼诺现象的监视系统已经调整为“拉尼娜监视”状态。

图源:GOV
简单来说意思就是在这个旱季,新加坡的雨水会比平时更多!而这并不正常。。。


图源:Goody feed , NEA
想起前阶段新加坡大雨,当时水淹路面、公交车的场景,真是让人难以忘记。

(图源:mothership)
前边中国和日本,甚至澳洲也是因为连日大雨,进而引发洪汛和海水侵蚀。
不过在新加坡应该不用太过忧虑?毕竟这里的排水系统确实可以算是相当优秀~
新加坡排水系统 新加坡每起一栋新楼、每建一个街区,都提前规划好排水系统的位置、最大容量和排水效果。
新加坡目前的大排水系统是由32个主要河道,超过8000公里长的渠道,以及17个水库组成。

所有的房屋边上
都有这样的排水沟
行走在新加坡的人行道上,会发现许多的带盖的沟沟,这些都是用来排水的。

排水河道

雨后的排水渠

校园小路旁的排水沟

马路边有很多的排水孔
政府还引进了可以渗透水的砂砾技术,城市中的草地都可以渗透、引导收集雨水,分担抗洪压力。

空地上也有排水渠 这些大大小小的明渠,沟壑星罗棋布,形成了城市排水和蓄水的网络。
这些沟渠就像是一块巨大的海绵,每到暴雨时能及时吸走雨水,并排入新加坡的17个大蓄水池,成为新加坡水资源的源头。

麦里芝蓄水库 不仅可以用来蓄水 还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2008年开放的滨海湾堤坝,也是新加坡全面抗洪的重要环节,它将蓄水池和大海隔开,这样蓄水池的水就不会受到潮汐的影响。

当雨水过多蓄水池过满时,工作人员只需打开排水泵,只需9秒就能排空一个奥林匹克游泳池容量的水。

尽管整体排水抗洪做的不错,但是最近几年气候变化,新加坡的降雨量不稳定都会带来新的挑战。
近些年最严重也最出名的,莫过于2010年的时候,乌节路的整条街都被水淹了!

2010年乌节路水患 不过新加坡政府也吃一堑长一智,自从2011年以来投入12亿新币,完成了全岛325个沟渠的改善工程。
2013年重新修订了地面排水系统准则。
所有重要道路的地下管道也都装有实时的监控系统,一旦有情况发生,马上就能采取及时的措施。

史丹福地下储水池 从2017年开始一直到2021年期间,还将继续投入5亿元,加宽加深沟渠,特别是对于地势较低、经常积水的地方。

新项目必须建在高于平均海平面5米以上,比如,新建的T5航站楼,还有大士码头和新的地铁站等。

降雨一旦多起来,大家也要多注意家里是不是会有积水的地方了~
毕竟积水容易生伊蚊,现在的骨痛热症病例已经够多了,大家还是小心防范~
新加坡也曾发大水,就在不久之前全岛多处被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