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新加坡教育部长陈振声官宣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升学改革:自2028年起,联合招生计划(JAE)初级学院(JC)的入学标准将从L1R5(六科积分计算)调整为L1R4(五科积分计算),总积分要求从20分降至16分。

这不仅是新加坡近40年来最大的一次升学机制调整,也意味着新加坡的教育理念将更加强调精而深,而非一味追求“科目数量”!
在亚洲,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一直以严格、精英化著称。
但这次改革打破了以往“考得越多越有竞争力”的传统思维,更加聚焦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
新加坡教育部的数据显示,目前95%的JC学生都能适应A-Level的学习节奏,但同时,超过30%的学生报考了8科或以上,导致课业压力过重,影响了学生对兴趣和能力的探索。
新政策的推出,正是对这一痛点的精准调整。
政策核心 从L1R5到L1R4,关键变化在哪里?
科目减少,但学术基础不变
01 现行L1R5标准(六科计算)要求
第一语言(英语或高级母语)
五门最佳科目(需包含数学/科学和人文各三门)
02 2028年L1R4标准(五科计算)
第一语言(英语或高级母语)
四门最佳科目(仍需包含数学/科学和人文各三门)

这一调整意味着:
学生可以少考一门非核心科目,但数学、科学和人文的均衡要求仍然保留,确保学科基础扎实。
积分计算门槛更严格,但更符合全球教育趋势,让学生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加分机制调整,特长生迎来优势
在L1R5时代,学生最多可获得4分优待分,但从2028年起,加分上限降至3分,并且:
选修华文、马来文、泰米尔文等语言特选课程(LEP)仍可获得额外2分,总加分最高可达5分。
励仁高中(Millennia Institute, MI)的录取积分门槛也同步调整至20分,确保教育公平。

对于具备语言特长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政策背后的考量 从“应试导向”到“全人教育”
1989年的标准已经“过时”
L1R5标准是在1989年推出的,那个时候新加坡A-Level的通过率仅65%,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JC生源的学术能力。
但如今,2023年的A-Level及格率已经达到95%,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过多的考试科目反而成为限制学生兴趣发展的负担。

全球教育趋势:学术均衡vs个性发展
近30%的JC学生选择了8科或以上,课业压力过大,影响了他们参与课外活动(CCA)、竞赛和社会实践的时间。
减少一科考试,意味着学生可以用更多时间去参与创新项目、实习或体育活动,提升综合竞争力。
留学生群体的适应性增强,减少一门科目尤其利好非英语背景的国际生,让他们能更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新政对留学生的三大影响
个性化发展更清晰

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领域选择5门科目,例如:
理科生可以选择数学、物理、化学+1门人文,放弃非优势科目。
文科生可以选择历史、文学、经济+1门跨学科科学,提高竞争力。
语言特长生迎来加分黄金期



华文、马来文、泰米尔文课程的加分规则不变,对于中文背景的留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课外活动和综合能力成录取关键
随着学术压力的降低,学校更倾向于考察学生的课外成就,比如:
体育:独木舟、曲棍球、田径等CCA项目的竞争力大幅提升。
领导力:参与学生会、社会志愿活动成为“软实力”加分项。
科研: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等高校的中学生科研项目,将成为提升背景的重要途径。
抓住新政机遇
01 选课策略:学术优先,动态调整
理科生:数学、物理、化学+1门人文,放弃不擅长的理科。
文科生:历史、经济、文学+1门科学,强化批判思维。
02 背景提升:用好“省出”的时间
参与科研:申请NUS、NTU的中学生实验室实习。
丰富CCA经历:加入独木舟、戏剧社等课外活动,提升多元能力。
03 语言能力强化:用好LEP加分
选修华文特选课程(LEP),争取额外2分加分。
参加语言文化交流项目,提高综合竞争力。
新加坡此次JC入学标准改革,核心在于从“数量竞争”转向“质量提升”。
对于留学生而言,这不仅是降低了申请门槛,更是一个重新定义竞争力的契机。
如果能合理规划学业、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未来升学和职业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2028年新政实施后,首批受影响的是2025年入读中二的学生,因此,有意赴新留学的家庭应该尽早规划,以充分把握这一教育改革带来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