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在游行队伍中,不断分发反华人小册子,进行煽动性种族仇恨宣传的年轻人,后来证明都是巫统年轻党员。
巫统的全称是马来民族统一机构(UMNO),直到60多年后的今天也依然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政党。而在这个庞大、好斗,以马来人特权为优先奋斗目标的政党背后,当时还耸立著两个伟岸的背影。
首相、马来西亚开国国父东姑.阿都拉曼,以及副首相,未来的第二任首相拉萨。

东姑.阿都拉曼

敦.拉萨
这两位是当时马来政治精英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东姑是马来民族主义温和派,拉萨偏中间派,两人都是马来贵族出身,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
他们密切配合,向英国殖民者争取民族独立,为生活在半岛土地上的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争取到自主生存的权力。又排除万难,力促与新加坡、东马、沙巴、砂劳越组成马来西亚联邦,抵抗印尼在东南亚的霸权扩张,成绩斐然,势力和威望正是如日中天。
而反观人民行动党,只不过是在新加坡州略占优势的小党派。而且就在一年前还刚经历一场激烈的内部斗争,实力大损。现在李光耀的内阁中,受到新加坡社阵和种族暴乱的双重打击,士气低落,能够依仗的人才都是他曾经的同学和老师。
副总理杜进才资深,李光耀在剑桥读书时两人即相识,但李觉得他能力不足,关键时刻难当大任;
财政部长吴庆瑞是治国全才,是李光耀在莱佛士书院读书时的经济学导师,但技术人才不擅长政治;
法律部长巴克是李光耀在莱佛士和剑桥的学弟,原本在李光耀的律师楼(Lee & Lee)担任律师,从政仅9个月。
况且,李光耀很清楚,新马两国之间,是新加坡需要马来西亚,而马来西亚不需要新加坡。
二战时期日本人占领了马来西亚柔佛州,切断了新加坡的淡水供应,逼迫英国军队投降的往事,李光耀记得很清楚。
新加坡无法独自生存,这个小岛需要马来西亚的淡水,作为自由贸易港需要马来西亚统一市场来维持繁荣,这是李光耀当时的想法。
但是,整个马来半岛上华人与马来人的矛盾越来越深。暴乱后满眼狼藉的街面,黑漆漆被焚烧的商店,还有停尸房中那23具尸体,都在拷问著李光耀本人和他所有的内阁成员。
前途一片渺茫,整个马来西亚联邦前途和出路在哪里?
其实,从宏观大历史角度来看,这场新加坡史上最严重的暴乱还仅仅是冰山一角。
在遥远的北方,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前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在独立之后,都纷纷陷入了民族纷争的漩涡之中。
英国人教会了殖民地政治精英们如何构建三权分立的政府架构,让这些刚独立的国家能勉强运转。
但出于种种原因,英国人并没有教他们另外一项核心技能:如何处理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矛盾。
想想其实也正常,一来很多民族矛盾就是英国人自己埋下的,二来英国人利用民族矛盾来维护殖民统治的事情史不绝书,三是对于种族和谐这种事情,搅屎棍国自己也不会啊,他们自己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还互相打成一团呢。
现在,这个新成立的马来西亚联邦,表面看起来依然雄伟大气。但在槟城、在马六甲、在吉隆坡、在马来半岛各地,发生了多起排华暴乱,一时间烽烟四起。气氛凝重,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在所有人心中扩散。
1965年马上就要到来,人民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历史将要何去何从?
当时的两国马来和华裔居民没想到的是,就在山穷水复,民族矛盾风起云涌之时,两国政治精英们在政治斗争中,居然各自开辟了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让新马两个新生的国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
要了解这场政治斗争,首先就要了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的理念之争。
而这些争论、冲突、矛盾,甚至仇恨,一切一切的根源,都毫无疑问指向了马来西亚宪法第153条款。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隐藏在宪法中的种族主义条款。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真的会有国家将种族主义条款大大方方放在宪法之中。
这就是马来人一直争取的所谓”马来人特权“,这个特权到底是什么,我们将在下一集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