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四成本科学生是公民
过去三年,在公立大学修读硕士课程的学生中,平均约四成是新加坡公民。大学可根据自资模式是否可行等因素,决定哪些课程向教育部要求资助,并自定学费。
新加坡国立大学表示,除了一些特定的硕士课程继续获得政府资助,多数课程最迟在2024年自资。

教育部为新加坡人的本科文凭课程提供资助,但本科毕业之后,大学可自主决定哪些须向教育部要求资助,并根据市场需求等考量决定学费。
多数硕士修课课程已是自费,但一些课程作为专业的入行条件,仍然会获得资助,这可包括建筑学、公共行政和公共卫生等。
多数硕士研究课程(Master's by Research)也继续获资助,教育部资助的课程,学费依学生的公民身份而有所不同,公民的学费较低,国际学生的学费较低。
教育部于2018年宣布为了“重新分配资源”,2019年调整硕士修课课程和学士后专业文凭课程的津贴。新加坡籍学生不受影响,学费津贴维持在75%,永久居民的从65%减至50%。多数课程终止国际学生的50%津贴,意味他们须支付全额的学费。
大学开办约300个硕士修课和学士后专业文凭课程,其中三分之一由教育部津贴。调整预计每年为教育部腾出约2500万元,这笔钱将投入大专学府开办的短期培训课程。
当局与大专学府合作,加大力度提供与领域相关的单元课程,这类课程获精深技能发展局资助,公民与永久居民可获最多达70%的学费津贴。各大学也提供奖学金、学费折扣和经济援助来帮助有需要的本地学生应付硕士课程开销。
国大的公共行政、音乐、牙科手术、公共卫生等硕士课程,以及硕士研究课程仍会获得教育部资助。已自资的课程,学费一般介于3万6000元至5万元。

以上不包括也属自资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根据国大网站,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学费约8万4000元。南大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学费约7万零700多元。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课程学费则是7万3000多美元(约9万9000多新元)。
校方会提前公布任何学费调整,在籍学生不受影响。从2023学年起,校方为报读自资硕士课程的公民与永久居民,以及校友提供10%或15%学费折扣。国大在2021学年有超过1万名硕士生。
公民与永久居民可使用补助,修读FlexiMasters课。
南洋理工大学每年录取约4200名硕士生。约15%课程是硕士研究课程,都获教育部津贴。少数仍获津贴的修课课程包括亚洲学、土木工程、国际政治经济等。
公民与永久居民可使用技能创前程补助来修读FlexiMasters课,这些单元课可累计成硕士文凭。南大也为校友提供价值至少1600元的终身学习补助,让他们用来抵消部分费用。
新加坡管理大学同样提供折扣等补助。新大指出,除了哲学硕士这类研究课程,其他硕士课程一向自资,学费一般从约5万元起跳。新跃社科大学的硕士课程也属自资,但一些课程可利用精深局的津贴。
每年录取约150名硕士生的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指出,硕士课程目前全由教育部津贴。

主要为理工学院毕业生设立的新加坡理工大学同样由教育部资助硕士课程。发言人说,硕士课程主要分研究类和培训专业工程师这两种,每年录取不到100人,现阶段没有自资的计划。
02 调高学费
本地六所大学将在来临新学年上调新生学费,公民新生学费增加50元至900元不等,数额普遍高于去年。增幅最大的课程依旧是医科和牙科课程,有国际新生要多付2000元。
根据各大学昨天在官网更新的2022学年新生学费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医科、牙科和音乐课程的学费是各校上调金额最高的。
其中,念医科和牙科的公民新生每年将支付3万零200元学费,比去年多900元,3%的增幅也高于上一年的1.4%。非公民新生的学费增幅也相同,永久居民的学费增加1300元,达4万3600元,国际学生的学费增加2000元,达6万6650元。

选择音乐专业的新加坡籍新生每年须支付学费1万4700元,比去年的1万4200元多出500元。永久居民与国际学生的学费分别增加700元与1100元,即2万1300元和3万2550元。
整体来看,修读国大商科、法律、电脑和人文社科等专业,新加坡管理大学所有专业,以及南洋理工大学除医科和博雅英才工程(Renaissance Engineering)以外的专业,公民、永久居民的学费增幅各为50元,而国际新生的学费调涨100元。
南大医科学费则增加300元至650元不等,公民学费为3万5000元,国际生为7万5550元。
至于新加坡理工大学,新学年非公民新生学费不变,但部分课程的公民新生学费上涨120元至480元不等。
这是为了帮助校方应付不断上涨的成本,调整后的公民学费依然远低于非公民。在设定学费时,新工大力求在体现公民待遇与吸引国际学生促进多元教育体验之间取得平衡。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公民新生学费则比上一届高200元,为1万3500元。永久居民与国际学生的学费分别为1万9050元与2万9150元,较去年上调300元与450元。

至于新跃社科大学,会计专业的公民学费调涨200元至3万3640元,非公民学费涨400元,其余专业学费则维持不变。
政府持续大幅补贴大学教育 学生只须支付总成本四分之一。
教育部受询时表示,大学学费由大学和教育部协商决定,考虑到管理不断上涨的成本需要,同时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影响并确保高质量的教育。
03 毕业后就业情况
在新加坡读书或者留学,基本不用担心工作的情况。
去年毕业后半年内找到全职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月薪中位数比前年多100元,达3800元。有的热门学科如商业及计算学双学位课程,月薪中位数甚至可达6300元。
根据本地四所大学的联合毕业生就业调查,在八大科系类别中,修读资讯与数码科技相关课程的毕业生拥有最高的月薪中位数,达5000元,起薪的增幅最高。相较前年,有七个科系类别的起薪均有50元至240元不等的涨幅。

新大也发文告说,毕业生去年的平均月薪和月薪中位数都创新高。去年找到全职工的毕业生,平均月薪达4358元。月薪中位数也增100元至4000元。从事金融与保险业的新大毕业生仍享有最高的起薪,平均月入可达5107元。
另外,去年有超过94%的跃大毕业生在毕业后半年内找到工作,其中找到全职工的毕业生平均月薪和月薪中位数,分别为3438元和3300元。从事全职工作的国大毕业生,去年的平均月薪则增加4.3%至4258元,他们的月薪中位数也从增50元至3850元。
在去年毕业半年内找到全职工作的南大生平均月入为4000元,比前年的3840元增加4.2%。这批毕业生的月薪中位数达3750元。
毕业自商业及计算学双学位课程的学生依旧是去年南大毕业生当中起薪最高的,月薪中位数从前年的5400元增至63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