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体系以其高标准和全球认可的成就著称,注重学术与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变化,教育改革不仅需调整考试和课程,更要推动社会和文化观念的转变。

近日,新加坡教育部长陈振声表示,教育改革要想产生深远的影响,必须伴随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的转变。
最新讲座消息

新加坡教育部长陈振声在2月11日的讲话中指出,仅仅依靠结构性改革,比如改变小学毕业考试的评分系统或取消年中考试,并不足以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或扩展成功的定义。
社会态度的转变同样至关重要,只有当社会观念改变,改革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陈振声是在教育部、政策研究院和国立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讲座上发表上述言论。
该讲座作为新加坡建国60周年和教育部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探讨了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时机与调整不可或缺

在向约500名国立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和来宾发表讲话时,教育部长陈振声强调,在执行政策时保持一致性和坚定信念至关重要。
他说:“时机是关键。我们必须具备敏锐的直觉,知道何时要以坚定的信念引领改革,并且要有智慧,理解何时需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做出调整。”在近一个小时的演讲中,他回顾了新加坡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他提到,像学术分流这样的政策,虽然在初期因其长期效益而遭遇阻力,但最终还是得以实施。同时,引入双语教育也需要经历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
持续性与包容性并重

陈振声先生表示,最近在条件成熟且学校具备足够资源和能力的情况下,新加坡实施了全面科目分级制度,让学生根据个人优势选择不同难度的科目。
这一举措旨在消除学生的羞耻感,并满足他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语言政策则采取了渐进的方式。他提到:“我们并没有立即关闭母语学校,而是等待合适的时机。”他进一步解释说,在推行双语制之后,英语花费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最终成为学校的主要教学语言。
展望未来

在多佛英华初级学院的演讲中,陈振声表示,新加坡的教育体系虽已取得重大成就,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他强调:“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未来的教育体系必须不断进步,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
“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内容。”

另一项重要改革是推动终身学习,鼓励人们在离开校园后持续掌握新技能。他强调,为此,必须加深对成人学习和教学科学的理解。此外,还需加强对教师的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日益复杂的教学需求。
展望未来,社交媒体的兴起、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保护主义抬头,都给教育带来了新挑战。新加坡的学生需要建立独特的竞争力,与他人建立联系,在不同文化间架起桥梁,并善用多元化的优势。
确解决学费和评估问题

讨论的主题涵盖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利用技术实现教育个性化、班级规模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
陈振声回答了与会者的各种提问,讨论了补习行业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除学业成绩外的方式评估学生。
他指出,补习老师与教育部老师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不能选择他们的学生”,并补充道,教育部老师更有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劣,而不仅仅是盲目追求别人定义的成功。

他进一步强调,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更要在品格培养方面为学生的生活增值。
当谈到评估学生的其他方式时,陈振声表示,基于能力的评估不可避免地包含“主观判断”,如果想要在标准化考试之外认可学生的天赋与才能,就必须接受这一点。他补充道,这种评估方式将不仅关注学生当前的表现,还会评估他们的未来潜力,这是所有选拔系统面临的共同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