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因双语环境、安全高成为低龄留学热门地。随着父亲、爷爷、外公可申请陪读签证(LTVP),突破过去仅限母亲陪读的规定。
这一调整让家庭规划更灵活,家长也可提升自身发展。
政策更新:三大关键变化
陪读资格放宽
新增陪读人群:父亲、祖父、外公可申请,每家庭限一人。
学生要求:持政府中小学或指定私立/国际学校学生签证,年龄16岁(中学可延至18岁)。

存款要求降低:经济证明从15万降至10万人民币,接受父母收入合并计算。
申请更便捷
线上办理:MyICA平台全程在线申请,审批周期缩短至4-6周。

材料简化:无需无犯罪记录公证,改为诚信声明。
工作权限升级
可兼职:首年每周可工作20小时,补贴家庭开支。

更快转EP:持陪读签满1年并找到全职工作,即可申请就业准证(EP)。
陪读申请误区
01 学校选择影响陪读资格
政府学校优先:AEIS考试入学,陪读签证通过率98%。
02 材料准备要点
必交材料:出生公证、学校录取信、6个月银行流水(月均余额≥2000新元)、新加坡住宿合同。
加分项:家长语言证书(雅思5.5+)、孩子竞赛获奖证明。

03 面试注意事项
常见问题:陪读期间计划、如何辅导孩子学习、应对突发情况。
避免误区:不可提及长期工作或计划生二胎。
04 续签与身份转换
续签条件:孩子出勤率≥90%、家长无违法记录、账户保留5000新元存款。
PR申请捷径:孩子考入政府中学,家庭可申请永久居民(PR),成功率提升30%。
如何降低陪读成本?
住宿选择
政府组屋(HDB):两房租金1800-2500新元/月。

学区公寓:推荐金文泰、碧山,交通便利,补习资源丰富。
日常开销优化
餐饮省钱攻略:熟食中心3-5新元/餐,超市晚8点后打折。

交通节省:学生月卡15新元,无限次乘车。
陪读家长如何提升自我?
免费课程:社区中心提供英语、IT技能培训。

兼职机会:家教(时薪30-50新元)、跨境电商。
教育规划:如何助力孩子升学?
01 学业规划关键节点
小学阶段:重点提升英语,可参加MOE语言强化班(LEAP)。
中学分流:O-Level考试后,选择初级学院(JC)或理工学院(Poly)。

02 课外活动加分
CCA课程:如机器人、辩论,有助升学。
竞赛资源:如新加坡数学竞赛(SMO)、国际科学青年峰会(ISYF)。
陪读家长如何拓展人脉?
加入家长社群:许多国际学校和政府学校都有家长微信群或Facebook社群,可互相交流信息。
参与志愿活动:社区活动、学校家长会等都是结识新朋友的好机会。

报名本地兴趣班:学习瑜伽、烘焙、绘画等课程,不仅能自我提升,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何提升孩子适应能力?
培养独立性
鼓励孩子参与学校活动,提高社交能力。
加强英语学习
日常多与本地学生交流,看英文书籍、电影,快速适应语言环境。

关注心理健康
初来新加坡的孩子可能会有文化适应期,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顺利融入。
新加坡生活实用Tips
医疗
陪读家长和孩子建议购买医疗保险,公立医院看诊费用较低,但等待时间较长,私人诊所更快但费用较高。

银行开户
推荐华侨银行(OCBC)或星展银行(DBS),开户需携带护照、签证和地址证明。
手机卡选择
常见运营商有Singtel、StarHub、M1,套餐选择丰富,可按需购买。


新加坡2025年陪读政策调整,为低龄留学生家庭提供更灵活选择,家长可兼顾孩子教育与个人发展。
政府中小学教育、国际化环境,让孩子成长更全面,陪读家长也可借此提升自我,实现事业与生活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