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财年,新加坡政府通过保健基金向贫困病患提供了1亿5600万元的医疗援助,与前一个财年相比,发放金额略有下降,减少了0.2%。这一减少主要是由于公共医疗机构接收到的保健基金申请和批准数量均有所减少。

用于支持中长期护理设施的援助费用在连续两个财年中均呈上升趋势;2023财年该费用达到3790万元,较2022财年增加了90万元,增长率为2.3%,与2021财年的3550万元相比,增加了约6.7%。
新加坡中长期护理设施援助增长翻倍
新加坡卫生部在11月26日的文告中提到,在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内,保健基金发放的援助金额较前一个财年的1亿5630万元减少了300万元,住院和门诊的平均津贴也都低于前一个财年。2023财年,保健基金为患者提供的平均住院津贴为每次929元,门诊治疗津贴为97元,而前一个财年分别为936元和99元。

大部分保健基金发放的款项依然用于协助病患支付公共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2023财年,这一援助金额达到1亿1800万元,比前一个财年的1亿1930万元减少了130万元,减幅为1.1%,较2021财年的1亿2860万元减少了106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3财年,对18岁或以下病患的援助金额有所增加,无论是在公共医疗机构还是中长期护理设施方面。公共医疗机构对18岁或以下病患的援助增加了23.4%,达到1150万元;中长期护理设施的援助金额翻倍,达到7万8053元,而2022财年为3万7702元。对于65岁或以上的银发族在中长期护理设施的援助也有所增加,增幅为5.8%,增加了150万元,达到2780万元。
保健基金申请批准率超99.7%
根据卫生部的保健基金年度报告,与前一个财年相比,2023财年获批准的申请总数为109万5985人次,减少了2.7%;保健基金申请的批准率超过99.7%,与前一个财年基本持平。获得援助的主要是公共医疗机构的门诊治疗病患,占比为96.7%,援助金额占公共医疗机构总额的75.3%。C级病房病患的申请增加了15%,每次平均津贴为1018元;B2级病房病患的申请增加了约13%,平均津贴为938元。

在保健基金发放金额方面,新加坡中央医院位居首位,其次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第三是心理卫生学院。保健基金是新加坡S+3M医疗安全网系统的一部分,旨在帮助那些在获得政府补贴后仍无法承担医疗费用的新加坡人。
新国大医院医疗社工部主任兼高级首席医疗社工陈佩盈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求援观念的变化,援助评估变得更加复杂。医疗社工在评估病患经济状况时,需要更全面地考虑病患的情感和社会心理需求,以维护他们的尊严。她强调,保健基金作为社会安全网,不仅为这群人提供了及时的治疗,还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希望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