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新加坡工科学院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如何呢?
Part.1 起薪不高
过去10年,工教院毕业生的起薪中位数增加约40%,增幅比理工学院和大学毕业生都来得大。
不过,在2016年至2021年,找到全职工作的工教院毕业生起薪中位数增加约10%,比理工和大学毕业生来得低。

过去六七年,工艺教育学院毕业生起薪中位数几乎原地踏步,与大学毕业生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中位数,比工教院毕业生高出近一倍。
根据人力部网站资料,自2015年起,毕业后半年内找到全职工作的工教院应届毕业生,起薪中位数一直徘徊在1700元左右,直到去年上升至1800元。毕业后完成国民服役再投入职场的工教院毕业生,起薪中位数过去六年来则在2000元至2200元之间起伏。
至于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以及新跃社科大学毕业,半年内找到全职工作的大学生,起薪中位数从2015年的3300元增至2021年的3800元,比工教院毕业生高约一倍。
教育部意识到工教院毕业生起薪增幅近几年放缓,表示接下来会继续加强毕业生的职业前景。
工艺教育局持续为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2021年,投入劳动队伍的工教院毕业生当中,每10人有超过八人在毕业后或完成国民服役的六个月内找到工作。

雇主对技能要求提高,起薪无形中被压低。
新加坡相关部门表示对工教院与理工学院和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差距表示担忧,并指出这个薪金差距在他们的一生中持续扩大。
某大学表示,由于缺乏有关研究,具体因素不易评断,但一个可能原因是工教院毕业生的入门工作岗位,相对容易找到替代方案,包括聘用外籍员工、采取自动化方式或改变业务程序。此外,随着雇主对技能的要求提高,这些毕业生刚入职时可能须接受更多培训,起薪无形中被压低。
疫情暴发之前的几年,外籍员工人数还未显著减少,而持工作准证的员工薪金相对低,雇主没有调高工教院毕业生起薪的迫切感。另一方面,企业和人力资源人员一般会根据市场标杆决定起薪。
“如果大家维持某个工资水平,不调高起薪,那么起薪难免就会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工教院应届毕业生起薪中位数去年增加80元至1800元,是七年来首次较明显上升。
Part.2 薪资上调
对于这个现象会否持续,不过目前还难以预测。疫后复苏期间,本地员工薪金普遍增长,主要因素包括工资在疫情时被压低后,如今在做调整、外籍员工短缺,以及疫后一些领域复苏比预期快。由于全球经济面临挑战,很难估计这些条件会否持续。
工教院毕业生起薪仍有上调空间,较开明的雇主相信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薪酬配套,除了给予工教院毕业生较公平的基本薪金,也可根据技能水平给予额外津贴,以及通过提供职业发展渠道或资助员工进修等方式,保留有潜力的人才。

工艺教育学院今年起实施新课程框架,陆续将国家工教局证书(Nitec)和高级国家工教局证书(Higher Nitec)课程整合为三年制Higher Nitec课程。
教育部指出,新的课程框架下,毕业生更深入掌握符合业界需求的技能,同时也能为日后持续进修和提升技能,奠定更稳固的基础。工艺教育局去年宣布推出上述课程改革。
N水准毕业生升读工教院,完成Nitec课程后,如果继续报读Higher Nitec课程,总共需要四年。新框架下,这些学生能在三年内考获Higher Nitec学历。学生也通过两次实习项目,更好地整合职场培训,加强并巩固所学知识。
工教院学生毕业后,除了可进修理工院的专业文凭课程,也可报读工教院的在职培训专业文凭课程(Technical Diploma),以及工读专业文凭课程(Work Study Diploma)。教育部指出,这两项工教院专业文凭课程的毕业生,全职工作的起薪中位数,与理工院毕业生的不相上下。
工教院和理工院过去一年来也与业界紧密合作,提升实习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更多工读和在职培训机会。这些学府也致力协助毕业生找到起薪具吸引力和前景良好的工作。



工教院毕业生起薪中位数曾连续几年停滞不前,专家认为这未必是供需条件促成。本地劳动力市场对公民和永久居民员工的需求一般上相当高。
工教院毕业生工资通常是根据他们被赋予的工作职责来制定。外籍员工的薪金近年已调高不少,在还未发生疫情之前的五年里,S准证申请者的收入门槛介于2200元至2300元,到了2020年9月则调高至2500元。
外籍员工的工资与工教院毕业生起薪中位数对比,所反映的差距令人关注。
经济结构转型等因素,也让少数高技能员工占优势。一般的说法是,很多行业和工作正在进行科技和业务程序转型,促使高端技能员工受青睐,而越来越多资金也转向聘用这类员工。
经营平台业务的网络科技公司就是一个好例子,他们在数据科学、行政及金融等领域聘请少量的高技能和高薪员工,同时有很多低技能低薪员工从事如运货和开车等营运工作。

每10名国家工教局证书(Nitec)课程毕业生中,有超过七人继续进修更高学历。受访工教院毕业生说,多数同学毕业后不是直接投入职场,而是选择进修更高学历,以争取更好的薪金待遇。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每10名Nitec毕业生,超过七人升读工教院的Higher Nitec课程,或在职业生涯中报读理工院课程或工教院工读专业文凭课程。当中有些人是工作几年后重返学府。Higher Nitec课程毕业生也能报读上述课程。
教育部今年1月公布理工院和工教院应用教育体制检讨工作委员会的建议。有关建议包括提供更灵活的升学渠道和机会,支持毕业生为未来经济做好准备,以及加强对学生的支援。
近几年在政府推动下,雇主和社会大众开始改变过去学术成绩至上的观念,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以及非学术能力。
“然而,要完全实现这个心态转变,仍需要一个过渡期。工教院毕业生也需时间来证明自己。如何让工教院毕业生的薪金持续增长?雇主必须认同他们的能力。工作委员会的建议也包括让学生的技能与企业需求有更紧密的衔接,让各行各业雇主更了解工教院学生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