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工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不言可喻。一个国际城市是否具备优良竞争条件,有赖可靠信实的实务翻译。但翻译工作并不只是为了应付实务工作,在多元文化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社会,翻译是知识创新的桥梁,也是开拓文化愿景的必由之途。

南洋理工大学高级副校长(健康及生命科学)沈祖尧教授为本课程提字。

同学摄于南大校院内国际知名建筑师Heatherwick Studio设计的教学大楼The Hive前。
南洋理工大学的笔译及口译硕士课程(前身为成立于2005年的翻译与口译高级文凭),创办于 2016年,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翻译课程,南大至今仍是新加坡高等学府唯一提供硕士翻译课程的大学机构。
选择到新加坡修读中英英中翻译,同学除了可以在全球最高英语水平(EF English Proficiency Index)的“非英语母语”亚洲城市中学习及实践中英英中翻译,更能置身于多元语言文化的国际城市,感受其中的语言环境。
翻译工作在文化保育、生态旅游、医疗配套、电玩游戏本地化、创意产业、文化调解及缓和冲突中担当日益重要的角色。不过,很多同学往往受似是而非的社会定见影响,认为翻译无法通过有系统的学习掌握。有人更受制于过时的说法,认为“人工智能与电脑翻译,已经取代各式各样的翻译”、“懂双语,就能翻译”及“翻译理论不过是信雅达”。

于新加坡最高法院随法庭译员参观及实习后,摄于新加坡最高法院门外。

南洋理工大学口笔译硕士学位课程到美国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Monterey接受特训。
人工智能与电脑翻译(或电脑辅助软件)翻译已是译界的趋势。研究翻译的同学及业界的同仁都知道,认清人工智能与电脑翻译的不足及限制后,不单能更有效选择翻译工具、翻译软件并辅以更精准的指令,增加自己的效率,保护客户的资讯,以此提升翻译服务水平。而在个别文类翻译上,人类的创意、文心及对“脑”动力的执着热爱(labor of love),电脑译文实不能同日而言语。至于老掉牙的“信雅达”金科玉律虽然重要,然而试看疫情期间,以最通俗、最流畅及最生动的译文语句,反而最能点石成金,有效把防疫资讯传播到长者及弱势社群。

小组研习教室课堂一瞥。
口译及笔译硕士课程特色
南大的课程秉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宗旨,兼备思辨译写各应用层面,同时综合人文与科技知识,新开设的科目有“AI, ChatGPT 及机器翻译”、“人工智能时代自动翻译的语言优化:译前与译后编辑”、“多模态翻译:戏曲、表演艺术与文化”。
课程内容充实,师资完备,除了由该校研究翻译出身的常任教授讲授外,亦特别聘得译界精英莅校任教,当中包括新加坡国会及最高法院资深译员。
此外,每年暑假学院带领学生参与美国与中国知名外交及翻译学院特训课程,让同学有机会浸濡于不同文化,亲炙曾出任联合国及日内瓦中英翻译的代表,于短期内提升临场翻译技能。
课程修读时间一年到两年,同学可于毕业后指定时间内留在新加坡求职待聘,也有不少同学继续深造升学,留在新加坡或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攻读博士课程。
值得留意的是,南洋理工大学是英国 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 (HPI) visa全球50所大学认可的其中一所,到新加坡求学,增加同学国际视野外,也提升同学国际的竞争力。
课程查询:
关诗珮教授
南洋理工笔大学口译及笔译硕士课程
网址:https://www.ntu.edu.sg/soh/admissions/pgc/m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