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的中秋灯展从2013年开始,今年已是第七届。几年来中秋灯展已变成一个保留节目。来到新加坡安顿下来之后,我有机会拍摄了近三年的灯展。今年在滨海湾、裕廊湖畔两处同时举行大型灯展,这里把两处灯展的盛况一并记录下来,与朋友们分享。

旅游是新加坡经济的一大支柱,所以新加坡政府在旅游上舍得花钱。一年一度的中秋灯展,不是到时候再把老的彩灯搬出来亮相。每一届灯展都会以全新的面目出现,目的就是让游客今年看了之后,还想着明年再来。近三年的中秋灯展有很不相同的主题。2017年灯展的主题是“丰收”,2018年的主题是“奇幻”,今年滨海湾花园中秋灯展的主题则是“传承”。

“传承”说的显然是文化的传承。华人到了海外,远离了自己的文化家园,反而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体悟。与狂热地“除四旧”和“过洋节”不同,他们更能体认到自身文化的意义,因而更加努力地去保持自己的传统。
与裕廊湖畔的中秋灯展着力展现新加坡的文化多元性不同,滨海湾花园的中秋灯展着重向八方游客展示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我个人而言,观赏这些富含文化气息的彩灯,虽然身距江淮故地万里之遥,然而精神却已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在又一次带着大家观赏彩灯之前,我还想略谈一些拍摄灯展的心得,与喜爱摄影的朋友们交流。如果你觉得我这里展示的图片与通常的旅游照片有所不同,那是因为我花的功夫不同。摄影与拿着手机边看边拍显然不是一回事。灯展中的每一项彩灯都值得细心揣摩,做多种尝试。因此,拍彩灯绝不能像游客一样走马观花,每一项都需要花一二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如果想在一天几个小时之内覆蓋所有的彩灯,就需要讲求一些基本策略。拍彩灯需要在傍晚彩灯点亮时才能开始,但是早去一个小时非常必要。如果是开车,你可以在游人簇拥而至之前轻易地找到停车位。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利用这一个小时熟悉彩灯的位置和基本情况,然后拟定一个总体的拍摄计划。好的计划包括合理地分配每个项目的拍摄时间,把短暂的暮蓝天空分给最佳的景观,以及制定合理的拍摄路线以减少来回行走的时间和切换镜头的次数。有了一个好的计划,你就可以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拍到更多满意的作品。
夜幕开始降临,彩灯已经点亮!

皓月当空,仙山渔翁

儒道两家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先从道家的仙境开始。虽说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理念,为儒道两家共有,但是道家更加寄情山水。高山、青松、祥云、瀑布、凉亭和仙鹤是道家仙境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一轮明月实乃点睛之笔。


仙境之间,几位渔翁行舟江上。居中另有一翁,斗笠蓑衣,端坐岩上。观其渔具,猜测为姜太公是也。人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可仔细察看,鱼线尽头其实连钩都没有。




千载武魂,世代传承

武术是中华文化独特的一部分。在前现代社会中,征战御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的武力,所以练武是所有文化的共同活动。但是武术在中国却上升为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武术在中国已经超越了身体和技术的层面,与精神和人格密切相关。因此,在武术之上衍生了武魂。武术的传承中所传授的也不只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在一招一式中映现的不只是身体的英武和优美,更是胸怀的宽广和人格的完美。






威武巨龙,跃海腾云

在远古时期,龙是华夏族的图腾。在龙的形像中凝聚著华夏先祖的丰富想像。图腾崇拜的主要特征是氏族与图腾之间的血脉联系。为此,龙被遵奉为华人的始祖,因而我们就成了龙的传人。以人为本的祖先崇拜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千百年来,龙一直处于中华文化的核心,连传统社会中的皇帝都被称为“真龙天子”。

此项彩灯创意独特,动感十足。龙身一半没入水中,更显巨龙的威力和气势。龙体以舞龙的形式呈现,凸显了龙的图腾意义,及其与华人的血脉传承。





乐欢装红,双喜临门

结婚成家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又是新生命的前奏,所以它在人世之中居于核心的地位。中华文化围绕着人世,自然对婚姻有重要的关注。

在欢快的唢呐声中,裕廊湖畔轿中伸头探望的新娘子,如今已经幸福地躺在了老公的怀中。其实中华文化绝不缺少浪漫。“食色性也”。人从动物界走来,饮食男女仍是人性的一部分。中华文化以人为本,自然不会完全压制人性中的这个部分。儒道两家都不提倡禁欲,但是浪漫与浪荡却有根本的区别。区别就在于是对饮食男女加以规范,并且赋予它优美的诗意,还是滑回动物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