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西部,一座斥资 4 亿元打造的新加坡武装部队军训城(SAFTI City)已成为提升军人作战能力的关键场所。这座军训城自去年 10 月投入使用,作为我国首个装备完善的城市训练设施,为士兵们提供了高度逼真的训练环境。

军训城第一阶段军训区占地 17 公顷,总楼面面积达 10 万 5000 平方米,拥有 71 座建筑,其中 43 座为中高楼建筑,三座更是高达 12 层。与占地 27 公顷、总楼面面积仅 3 万 5000 平方米的慕莱城市战训练中心相比,军训城的密集布局极大地扩充了训练空间,能够支持最多 600 人(六个连)的单项战术训练,或容纳 1200 人(两个营)进行战术演习。

走进军训城,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新加坡城市。这里有逼真的莱佛士坊地铁站入口、中央商业区的办公楼、综合交通枢纽、大巴窑建屋局中心以及安详山的两层店屋等模拟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军训城内还设有两个模拟地铁站,“月台” 上停放着 2023 年才退役的 SMRT 地铁列车,不仅能够正常通电,开关门也可正常运作。站内的标示牌完全依照陆路交通管理局的标准制作,为士兵们营造出极为真实的地铁环境。此外,军训城还采用金属丝网窗降低维护成本,必要时可更换为玻璃窗,用于破窗训练。

军训城运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来提升训练效果。城内设置了约 1 万 1000 个传感器,可实时追踪士兵行动。配备激光战术交战系统(Tactical Engagement System)的士兵,能够借助这些设备模拟建筑攻防战。陆军培训与条令指挥部培训能力发展处处长柯德烈中校介绍,军训城通过模拟真实环境、智能系统和数据驱动的反馈,全方位提升士兵的作战能力。
传感器和摄像头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训练效率,还能为士兵提供即时反馈。多样化的建筑和地形,让士兵们能够开展包括城市作战和救灾行动在内的全方位行动训练。

为了让士兵适应不同场景,军训城的建筑物布局可以灵活重置。机动化步兵营级训练中心指挥官费尔道斯中校举例说,随时改变的场景要求无人机操作员重新调整飞行路径,提高精确度,锁定进攻目标。这种训练方式极大考验了无人机操作员的适应能力,强化了他们的战术飞行技能,为实战做好充分准备。
机动化步兵培训学院训练员朱芮函上尉也指出,借助实战对抗训练技术和智能反击标靶系统,士兵们必须不断提升战术意识和战场感知能力,因为掌握精准射击等基本功,是在战场上存活的关键。

目前,军训城第一阶段已经投入使用,而第二阶段建设也在规划中,未来将模拟工业设施和海岸防御作业。随着军训城的不断完善,它将持续为新加坡武装部队培养具备卓越作战能力和战场适应能力的军人,筑牢国防安全的坚实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