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留學生越來越多,出國留學的學生年齡也在越來越低。低齡化留學必將成為未來一大趨勢。而如今能夠接受中小學生出國留學的國家並不是特別多,新加坡卻以其雙語教學優勢占據了主導。
01
升入世界名校的幾率更大一些
新加坡的三所公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管理大學在世界上的排名均在前100。
新加坡是已開發國家,亞洲四小龍之一,他沿襲的是大英國協國家的教育體制,所以在新加坡本地學習的中國學生參加大英國協國家統一認可的高考,升入世界名校的幾率更大。
對於那些想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實用性更高的世界一流的教育的家長,可以考慮去新加坡讀中小學的初級教育。
所以很多家長青睞去新加坡接受更好的國際化教育。

新加坡移民局的政策,未滿16周歲的孩子可以辦理母子陪讀,母親在那邊的工作收入基本可以直接滿足母子倆在那邊的所有開銷。
讓孩子更早的接受國際化的教育,培養孩子和世界各國孩子的相處能力,讓孩子的啟蒙教育語言就是中文和英文。這些都是非常值得的。
如果在給孩子報個英語培訓班之類的,一年下來沒少花錢,還沒有任何進步。新加坡是個多元文化和平共處的地方,在一個班級裡面有來自各個國家的孩子,對孩子以後的人生髮展和人際關係積累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02
讓學生學會自勵自律
學生如果不懂得善加利用自由時間,是否會造成他們無所事事?新加坡的學校認為,應該信任學生,適度地「放羊吃草」,讓他們學會規劃時間,管理自己的事務。

新加坡的學校懂得要對學生有信心。大多數學生懂得善用時間,一旦這形成一種風氣,其餘的學生也會效仿。學生應明白,不是每樣事情都要靠別人為他們安排,自己應當學會做決定及規劃時間。
03
從有意義的玩樂中學習
對於給小學生自由時間玩樂高,偉源小學校長潘瑞玲說,學校主張讓孩童從有意義的玩樂中學習,她相信,這類探索空間有助培養靈活思維,鍛鍊解決問題的技巧。

「堆砌某造型時,缺少你想要的那塊積木,要如何突破框框,在有限選擇中另找替代品,並一樣達到目的?許多學生懂得變通,這是我們要看到的。栽培創新人才,未必立竿見影,但一旦啟動學生的靈活思維,他們升上高等學府,就可較好地適應難度更高、更講求創意的學習要求。」
合作和討論過程中,學生們常碰撞出新點子。我們也會趁這時候舉行非正式演出,也有更多機會和不同年級的同學交流。
就讀中四的蘇祖安(15歲),利用這個空檔幫學校記錄和整理儲藏室的歷史文物。她說,過程中有機會參考有關資料,讓她對校史有更深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