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至9月,恰逢「榴槤季節」,在新加坡有「榴槤落,紗籠脫」的說法,為了吃榴槤,當掉身上的衣物也在所不惜。新加坡人對榴槤的熱愛可見一斑。面對榴槤,很多人如筆者一般,意志力完全被擊垮。在熱帶,各種水果似乎一年365天都唾手可得,只有在7至9月份上市的榴槤,才能讓我們感受引頸長盼之苦。萬果之王,自然矜貴,值得等待;最美好的,不可能隨時輕易獲得,總是在漫長的等待後才翩然而至,正如櫻花。
好榴槤都在新加坡
本地聲譽好的榴槤攤,每天傍晚由馬來西亞送過來的一車車一籮籮的「萬果之王」,兩三個小時就售罄。榴槤是成熟了、自然掉落後才最好吃,雖然現在貓山王也會出口到中國,但要吃到最好的榴槤,你只能來新加坡、馬來西亞,特別是新加坡。雖然本地早已經不產榴槤,但由於新加坡人的消費能力強,所以最佳品質的榴槤其實都出口到新加坡了。我問幾個在新加坡工作的馬來西亞朋友,他們都說要在馬來西亞吃到好榴槤,除非你認識園主。
每一種榴槤都有自己被細心栽培起來的個性,苦甜、干包(干一點,榴槤太濕就太熟了)、Youji(閩南語發音,肉厚籽小之意),要懂得這些術語,才不至於被榴槤販子看成門外漢。
賣榴槤可是好生意,水總是特別深,偶爾報紙上會有食客被宰的故事。曾幾何時,榴槤上市和價格波動也會成為新加坡社會新聞,一公斤貓山王18新元(1新加坡元約合5元人民幣)算是正常價格。
榴槤要和好朋友一起吃
我可以一個人吃海南雞飯,可以獨自在美術館裡驚嘆大師的創意,但絕對不能一個人吃榴槤。每逢「榴槤季節」,我家附近的水果攤擺出了榴槤陣,每次經過都會心動,但從不行動。短暫的榴槤季吃不了幾次「邪惡」(糖分高,燥熱)的果實,因此要珍惜每次吃榴槤的機會。榴槤要和好朋友一起吃,一起弄髒手,一起吃到口臭,才能吃出味道。現在看見有人在新加坡吃榴槤,戴著吃小龍蝦的透明手套,就知道他們都不是本地人。吃完榴槤,新加坡人會在榴槤殼上放點鹽水,喝下去,能解燥熱。
榴槤的名堂多了
現在榴槤的名堂多了,每隔一段時間都有新品種,貓山王流行好些年了,現在出現了黑刺這一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強勁對手。黑刺據說是馬來西亞皇族們的最愛,只占了榴槤產量的3%,十分珍稀。筆者在檳城吃過,覺得好吃,但其實沒太驚艷。
過去,榴槤沒有那麼多的名堂,果肉也不似現在這麼飽滿,味道也沒那麼濃郁和層次豐富,價格不便宜,但也鮮少聽見有人願意付50新元來吃一個榴槤。過去有人買一籮筐的榴槤(當時品質較一般的榴槤一個才1元新幣),一個接一個開著吃,賣相滋味不好的,就棄如敝履。現在隨著名種榴槤——貓山王、皇中皇的出現,吃榴槤才算真正奢侈的行為,但榴槤不宜多吃,所以吃就挑最好的,花點錢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