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LE小六會考通過後,中二的選科又成為了家長們焦慮的問題,孩子應該選自己最擅長的,還是自己最喜歡的?
從2027年起,新加坡O水準考試和N水準考試將合併為劍橋中學教育(SEC)考試,在選科方面,雖然採用了新的科目編班制,但O水準的選科技巧仍然可以參考。
今天就以O-Level考試為例,為大家全面總結新加坡中考選科準則,提供建議,助力孩子們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科目!
O-Level考試簡介
GCE O-Level是由新加坡教育部和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局共同主辦的統一考試,是新加坡的中學生在4年中學教育結束後參加的考試(相當於「中考」,年齡在14-25歲之間均可報名)。
考生可以用考試成績申請新加坡的初級學院(JC)、理工學院(Poly)、工藝教育學院(ITE)或者去海外其他的大英國協國家的初級學院或大學預科就讀。
選科規則
O-Level考試包含40多種科目,分為必修科目和選修科目。
必修:英文、基礎數學
選修:母語、高等數學、科學(物理、生物和化學)、人文學(社會研究、地理、歷史、英國文學、中華文學、音樂或藝術)和其他選修課(信息通信技術等)
學生在考試中需要最少選6門作為考試內容,可以選超過6門科目,但是最終只需提交分數最高的六門科目。
學生可以在兩年內參加兩次考試,選擇最高分的科目組合作為最終成績。
申請理工學院需要至少5門科目(L1R4):英文、基礎數學、一門理科以及其他兩門相關科目。
申請初級學院需要至少6門科目(L1R5):英文、基礎數學、一門理科、一門文科和其他兩門學科。
以L1R5為例:
L1語言:英文,或者英文及格的情況下高級華文成績更好,則可以選高級華文。
R1數學:基礎數學和高等數學中選擇成績最好的一門。
R2科學:在物理、化學和生物中選擇成績最好的一門。
R3人文:在所學的純人文和組合人文中選擇成績最好的一門。
R4、R5:在剩餘科目中選擇成績最好的兩門。
計分方式&錄取要求
·計分方式
每門科目的考試成績按等級劃分,從高到低依次為A1、A2、B3、B4、C5、C6、D7、E8、F9。
·錄取要求
O-Level考試的英文達C6以下,總分達15分以下的學生有機會被初級學院(JC)錄取,經過兩年的學習,再通過A-Level考試考入大學。
O-Level考試的英文達到D7以下,總分達到18分以下,有機會被五所理工學院(Poly)錄取。
另有約15%的中學生憑O-Level進入到工藝教育學院(ITE)就讀。
選科建議
如果選科思路不正確,可能會導致緊要的科目考得不好,不那麼重要的科目反而成績很好,最後去到的學校也不盡人意。
因此,選科一定要提前做好規劃!
下面就給大家列舉了一些選科建議:
偏科的科目類別雙保險
很多同學可能會存在偏科的現象,例如在數學、化學等科目上拿到了A1、A2的好成績,而人文科目只選了一門還只拿到了D7的分數,那麼在最後,這一門7分的成績不得不加,導致總分差強人意。
由此可見,對於必計分類別科目,如果有偏科的風險,最好能夠選擇兩門科目,萬一一科發揮失常,至少還有另一同類科目可替代。
結合個人興趣、未來發展、考試難易綜合考量
選科並不是選的越多選擇的餘地就越大,也不是選的越少每門成績就越高。
對於考慮選多門O水準科目的學生來說,強大的整體基礎和強大的時間管理技能必不可少。額外的學術科目會增加學生的整體工作量,可能導致壓力水平升高。
而對於只想選擇6門科目的學生來說,萬一有一門科目發揮失常,將會給總分帶來很大的影響。
總體來說,選科需要綜合個人興趣、未來發展、考試難易程度等因素來考量。
首先,要以自己喜歡或擅長的事情為目標。傾聽自己的心聲,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認知,進而做出正確的選擇,讓今後的學習生活都在積極的學習興趣中度過。
其次,需要結合自己的未來規劃與社會發展,判斷喜歡的科目是否有好的發展前景,再做出取捨。
最後,評估科目的考試難易程度,以及自己在這門科目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信心,不要讓挑戰自己的想法影響到最後的總成績。
學有餘力時關注減分項目
課外活動(CCA),高級華文等項目都可以減分。初級學院申請時,選修語文特選課程也可以減分。學有餘力時可以關注這些減分項目,為自己的成績錦上添花,但還是首先以考試成績為主。
選科是影響考試成績、學習興致乃至未來發展等方面非常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一定要認真對待,仔細思考過後再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