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新加坡的「南洋大學」嗎?
你知道南洋大學是何時成立的嗎?
那個曾經的南洋大學今天是否還存在呢?
昔日的「南大」和今天的「南大」之間又有什麼樣的聯繫呢?
小編將在接下來的幾期中為大家講講「南洋大學」從始創到發展至今成為「南洋理工大學」的種種曲折。
南大歷史探秘系列第一期
「創建伊始」

位於Pioneer地鐵站旁,裕廊西體育館背後的「原裝正版」的南大老牌坊
在POSB之前組織的紀念新加坡歷史的活動中,一幅手工畫描繪的地點成為了很多老一代新加坡人心中的地標。 這幅畫描述的是當年的Boon Lay(文禮),可是畫面中的內容可並不是繁華的Jurong Point Mall,不是熱鬧的裕廊飛禽公園,也不是美麗的裕廊湖——而是坐落在當今Pioneer地鐵站旁的寫著「南洋大學 1955」的老牌坊。

「南洋大學 1955」老牌坊所代表的那個時代是老一代新加坡人心中難以磨滅的印象
南洋大學究竟為什麼可以讓一代新加坡人對之記憶深刻? 南洋大學到底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呢? 歡迎來到南大歷史探秘系列第一期:創建伊始
戰後的南洋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有巨大數量華人移民的國度。 隨著現代社會的到來,為了生計,「下南洋」的中國移民體會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為了讓後代不再延續先輩沒有接受教育而帶來的遺憾,以林文慶(第一位海峽殖民地英女皇獎學金得主)、李光耀為代表的土生土長在當地的海峽華人以及以胡文虎兄弟(萬金油大王)和陳嘉庚為代表的自幼堅持中華傳統教育的傳統華人共同發出了興辦教育的倡議。
由於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戰敗,位於英殖民地的新加坡被迫順應西方潮流參與到了對中國新生政權的封鎖活動中,崇尚華文的新加坡知識分子陷入了沒有地方接受高等教育的困境。於是,1950年代,在南洋地區成立一間華文大學的呼聲油然而起。
怎麼說我們都不過只是福建、廣東等地目不識丁、沒有田地的農民的後裔,中國有的卻儘是留守中原的達官顯宦、文人學士的後代。
—— 李光耀於78年接待鄧小平
孤注一擲,南洋始創
在1953年的5月,新加坡商業巨子,新加坡福建會館主席陳六使先生聯同本地區一直贊助華文教育的同道成立籌備委員會,首次公開呼籲共同籌創一間以華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大學。 當時的籌備委員會,由福建會館(可以說是當時南洋最壕的會館)牽頭,聯合三江會館,瓊州會館等眾多組織,選出了12名委員,參與大學的籌建。 委員會中不乏至今仍然時常出現在我們腦海中的名人,比如有著萬金油大王之稱的胡文虎 (Aw Boon Haw);著名教育慈善家新加坡橡膠巨頭李光前 (Lee Kong Chian);新加坡銀行大亨連瀛洲 (Lien Ying Chow ),小夥伴們是不是想到南洋公共管理學院於2007年設立了連瀛洲獎學金了呢?

南洋大學籌委會當中的幾個如今我們依然熟知的名字
關於大學的命名, 之所以使用「南洋」,就是希望這所華文大學能夠涵蓋當時整個東南亞地區,為整個東南亞的華人子女提供高等教育。至於英文命名,委員會在「Nanyang College」和「Nanyang University」之間做出了權衡,最終確定使用後者,突出大學身份。 就這樣,這所大學被命名為「南洋大學」。
1953年2月24日主席陳六使宣布,相應籌劃工作正式展開。

南洋大學籌委會首次會議場景
選址
籌備委員會將距離新加坡市區十餘英里的裕廊律旁邊福建會館擁有的500英畝地皮捐贈給南洋大學 (如果小編沒有算錯的話,相當於當初新加坡總面積的1/300)。 那片區域在當時還是遍布山丘叢林,區域的名字叫雲南,這也就是後來南大主校區名叫雲南校區的緣故了。

當今裕廊西行政規劃區域圖,途中紅色部分就是雲南,左邊部分就是最初南洋大學的校址
註冊
作為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最初並不受英國殖民者的歡迎和承認。 起初,南洋大學只能委屈以「南洋大學有限公司」的名義註冊成為一個盈利教育機構。然而考慮到該大學收到社會普遍關注和支援,海峽殖民地政府的輔政司只得同意豁免南大名稱當中的「有限公司」之字眼,最終將其註冊為「Nanyang University」。

南洋大學有限公司向新加坡政府提交的註冊申請,第一個名字就是陳六使
籌款
新加坡發起創辦大學的倡議,在東南亞每一個華人占比較大的地方都收到積極熱烈的回應。由於殷商縉紳踴躍捐獻以及勞動階層出錢出力,款項才能夠短時間內籌齊,建築校舍計劃得以迅速著手進行。 至今,新加坡社會仍然流傳著當年為了籌辦南洋大學時社會各界出錢賣力的故事,有很多珍貴的老照片依然可以在南大華裔館的校史展中看到,其中有代表性的「歌女義唱」,「車夫義踏」,「計程車司機義駛」真實反映了當時南洋華人社會對獲得良好教育的普遍期望。

星洲舞女協會籌得11960.39新元
1953年7月學校開始破土動工,同時著手聘請教工。 當年的理科樓,位於現在NTU Innovation Center,是當年的華僑銀行(簡稱OCBC)獨家捐助的,也不枉這麼多年直到現在的NTU時代,OCBC是NTU校內唯一的一家銀行。
關於校長人選,當時的籌委會曾經考慮過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博士,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選擇了林語堂先生。
作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首位華人,林語堂在學界的地位首屈一指,由此可見,南洋大學為了吸引教職人員所花費的財力與心血。
只是好景不長,林語堂後來由於和學校委員會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主要分歧集中在行政管理權、財務和大學發展方向上),在南大正式開學之前就草草離開了,實在是一個遺憾。

1953年7月26日破土動工

首任校長林語堂
南洋大學,是千千萬萬的華人用自己的積蓄和汗水換來的,承辦這所大學,功在千秋,責任重大。
——陳六使
1955年3月15日,南洋大學師生在尚未完工的校園裡舉行了盛大的開學典禮,並於3月30日學生正式開課。
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所也是有史以來唯一一所海外華文大學——南洋大學的歷史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南大校園落成典禮,萬人空巷
然而創建一開始,南洋大學由於其性質就遭遇了諸多困難:
(1)以有限公司形式存在的南洋大學沒有官方認可的學位授予權力,也得不到來自政府的資金支援;
(2)由於東南亞長期作為西方的殖民地,社會精英階層更加接近西方文化,同時李光耀政府推行英文教育,南洋大學所代表的教育顯得不入流,也得不到本地精英的青睞;
(3)在五六十年代的紅色革命風暴中,與中國保持聯繫的南大多次被扣上意識形態的帽子,甚至有幾次還被員警封校實施戒嚴管制。
面對嚴峻的考驗,南大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又會做出哪些生死攸關的變革呢?請看下期南大歷史探秘系列之「改革維新」~
作為南大學生或者校友的你,對南大始創的歷史有何感想呢?
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