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全國華文大比拼(National Chinese Challenge)原定今年3月進行,但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遲。為了讓更多學生參加比賽,主辦方首次與華為合作,講比賽搬至線上進行,比賽報名將開放到6月19日。

2020年全國華文大比拼將首次以線上形式進行,讓更多學生能夠一起參與其盛。比賽報名將開放到6月19日:
小學組和中學組初賽將於7月10日和11日進行,屆時學生將登錄華為雲戰略夥伴ULearning的網上教育平台,遠程接入,在線上完成作答;
由於轉戰線上,比賽形式將有所改變,以確保比賽趣味、刺激性不減。半決賽將取消,在初賽中取得最高平均得分的四所參賽學校,會直接進入決賽;
有興趣參加比賽的學生可通過學校報名。想要了解更多詳情,請登錄cn.nygh.edu.sg/events/2020。
由於轉戰線上,決賽賽題範圍變得更廣,題型更為多元化。往年比賽以搶答對決,但今年的決賽則以賓果(BINGO)遊戲形式進行。參賽者選擇回答不同主題下的題目,除了正確回答題目得分之外,成功連線也將為隊伍帶來更多分數。
決賽也加入即興創作環節,考驗參賽者的現場反應和創意。觀眾能參與網上投選和公眾作答環節,和主持人進行互動,決賽線上直播將於8月15日(星期六)下午2時至4時。

圖為2019年3月30日,工藝教育中區學院室內體育館外聚集了超過1000名中學生。有些人緊握筆記做最後的複習,有的則以輕鬆的心情應對接下來的考驗……他們都是來挑戰「全國華文大比拼」的華文「高手」!除了中學組,小學組的戰況也格外激烈,有來自49所學校的820名學生報名參加,創下歷來最高人數。(圖片來源:推廣華語理事會)
華文大比拼由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與南洋女子中學校聯辦,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聯合呈獻,並獲得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全國翻譯委員會、講華語運動的支持。華為國際有限公司為比賽的技術合作夥伴。
為了鼓勵華文學習,提高孩子對華文的興趣,針對各個年齡層的,類型從作文、詩歌朗誦到歌曲創作比賽應有盡有……學校和老師們可謂是絞盡了腦汁。在這些賽事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華文媒體舉辦的華文大比拼!
華文大比拼是華文媒體集團針對學生推出的華文活動,每年的主辦方都不同,比賽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語言能力和交流的平台,參賽者通過比賽,能認識和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激發學習華文的熱情和興趣。
1 小學組比賽
分初賽和決賽兩個階段
參賽者必須是小五或小六的本地在籍學生,每所學校的參賽人數不限。初賽平均得分最高的四所參賽學校,將進入決賽。每所參賽學校組成三人一隊,並可安排一名候補隊員(共四名),隊員中非新加坡籍最多一名。決賽將以在台上口試、搶答等方式進行。
獎勵:
冠軍隊伍可獲得2000新元獎金、獎盃和證書;亞軍可得1000新元獎金、獎盃和證書;季軍500新元獎金、獎盃和證書。初賽中積分最高的20名學生將獲得個人表現優秀獎,每人可得30新元獎金及證書。
2 中學組比賽
分初賽、半決賽和決賽三個階段進行
參賽者必須是中一至中五的本地在籍學生,每所學校參賽人數不限。初賽形式與小學組相同,平均得分最高的六所參賽學校晉級半決賽。
獎勵:
冠軍隊伍將可獲得3000新元獎金、獎盃和證書;亞軍可得2000新元獎金、獎盃和證書;季軍1000新元獎金、獎盃和證書。初賽中積分最高的30名學生將獲得個人表現優秀獎,每人可得50新元獎金及證書。
每年的華文大比拼都是廣大新加坡人關注的一個焦點。不僅參賽人數在逐年增加,每年的比拼環節也是在不斷創新。在2018年,更是推出了公開組問答遊戲,讓成人也能參與到活動中來。
為了繼續以好玩逗趣的方式激發莘莘學子學習華文華語的興趣,華文大比拼的考題以及題目形式不斷出新,自2018年起,主辦單位新增添了「七七找成語」以及「九九成語表」兩個新環節,讓學生在寫滿方塊字的表格中尋找成語。四組必須同時搶答,三分鐘內找到的成語越多,分數越高。

比賽也設有許多音樂題和視頻題,大賽嘉賓教育部長王乙康就兩次在視頻題中擔任「出題嘉賓」。
除了更有趣味性,比賽題目難度也升級,甚至評委都大喊「為難」! 例如2018年中學組問答環節中,成語「虛與委蛇」的讀音就讓評委大呼太難了,所以學生讀錯也可以理解。在成人也可以參加的公開組問答遊戲中,成績優秀的公眾還可以贏取豐厚的商場購物禮券。

雖然是名為比拼,但是「華文大比拼」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只注重獎牌的比賽。雖然最後的獲勝者會有豐厚的獎勵,但是很多參賽者更享受的是參加比賽的過程。
很多學生都在比賽過程中學到了很多在課本知識上學不到的華文知識,還有一些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培養了自己對華文以及華文作品的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