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本地人才知道的打卡熱點

2020年03月17日   •   1萬次閱讀

感覺那年代才沒多久。一場旅行回來後,約朋友們吃飯分享旅途所見,由拍攝、沖洗甚至排版等,展現在朋友眼前的沉重的相冊,加上經過沉澱後的旅行故事,或許更顯得真實,而現在旅行還沒結束,朋友們都知道你吃了什麼甜點,一路上都是劇透,回家後也就懶得複述了。對我來說,20年前的旅行回憶比兩年前的更加鮮明,不知道你是否也這樣覺得。

智慧型手機普及後,旅遊景點中也多了網紅打卡點的類型。依靠網絡傳播的口碑,重點不再是那些努力卻顯得力不從心但更具有想像力的文字了,而是一張直截了當的美圖,也因此手機上修圖功能越來越複雜,鏡頭越來越好,照片成了照騙。為什麼沒有人去開發一些能修飾文字的Apps,估計有了,也沒太多人想用。活過文字時代的我們,偶爾會感覺到落寞。

圖來自網絡。

旅行,也越來越像工作,有差要交,因此才被形容為打卡,正如上班一樣,打卡,就為了證實自己來過,但為了什麼而來,來了又帶走什麼,似乎變得不再重要。羅浮宮的蒙娜麗莎前,總是一堆的手機攝像頭,拍了就發上網,鮮少有人花時間正經八百的和蒙娜麗莎微笑。

現在旅遊業卻出現了Overtourism的現象,過度旅遊和社交媒體肯定有直接的關係,不少人更直接指責Instagram,影響了人們的旅遊選擇,原本應該促成多元發展的網絡,反而令人一窩蜂的涌去某個景點。

一向注意形象的新加坡,自然不缺打卡景點,但本文決定不介紹那些已經有太多遊客的打卡熱點,而是推薦小眾打卡熱點,隨便推薦周圍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

(1)實里達蓄水池

60年代太空時代設計風格(圖片來自網絡)

缺水的新加坡,到處都有蓄水池(著名的濱海灣其實就是蓄水池),而且還一物二用。不少蓄水池更是新加坡人休閒和運動的好去處,其中最有打卡感的莫過於實里達蓄水池,這裡保留了60年代太空時代設計風格的瞭望塔之外,還有一棵特別搶鏡頭的木麻黃,是本地婚紗攝影師的最愛。

附近玩什麼:三巴旺溫泉公園

新加坡也有自然溫泉,位於北部,離實里達蓄水池不遠。溫泉公園最近經過整修,吸引了更多新加坡人前來泡腳。水很燙。

(2)珍珠坊

珍珠坊是本地粗野主義風格大樓的代表作,1973年落成,早已經是新加坡牛車水的地標,如果你有熟人帶路,可以找到位於露天停車上的打卡熱點,據說現在保安管得比較嚴。密密麻麻的窗戶,有一種整齊獅城中罕見的美感,很多人說這裡是新加坡最像香港的地方。下雨後拍攝特別漂亮。

珍珠坊密密麻麻的窗戶(圖來自網絡)

附近吃什麼:東興

經過重新包裝的東興,也是本地百年老字號,其菱形的蛋撻特別好吃。

重新包裝的百年老字號,能吃到新加坡最好吃的蛋撻。(圖來自網絡)

(3)烏節路蘋果店

由英國建築師Norman Foster(也是北京和香港機場的設計師)設計的蘋果旗艦店,不買也來參觀下。店鋪里外種了20棵榕樹,設計配合新加坡作為花園城市的主題。大多數人為了店裡由義大利Castagna 石頭,義大利匠師手工打造的流線型梯級(很簡約很美,比蘋果簽名式的玻璃梯級更漂亮),榕樹下的皮凳子,皮革來自----------愛馬仕!

由義大利石頭打造的梯級。(圖來自網絡)

附近買什麼:設計烏節

設計烏節建築本身就是亮點,由已經具有國際叫座力的本地設計團隊Woha設計,店裡售賣本地設計師的產品,包括服飾、家居用品等,想把一些新加坡的創意帶回家,這裡是首選。Woha在新加坡留下了不少驚心動魄的樓房。

Woha設計的酒店(圖來自網絡)

(4)如切店屋

如切店屋(圖來自網絡)

這一排店屋十分漂亮,都有超過百年老了吧,卻刷上各種夢幻色彩的顏色。顧名思義,店屋,就是一樓是店,二樓是住宅,這種排屋式的房子在南洋的港口城市,比如馬六甲檳城、會安等總能輕易看見,新加坡的店屋大多經過修復,而且往往色彩斑斕十分上鏡。

附近吃什麼:Bird Of Paradise

米其林餐盤(Michelin Plate)所推薦的雪糕店你試過嗎?這家加東的排隊王,主打植物口味,特別喜歡白菊花口味,很清爽,星耀樟宜里也新開了一家。

(5)福康寧山隧道

走入商廈旁的隧道,漂亮的螺旋階梯上長滿了植物,由於角度的關係,拍攝的畫面就像是身處一個神秘的洞穴,抬頭看,還有茂密的雨樹枝丫作為背景,階梯的設計者或許意想不到的這個看似平平無奇的通道竟然會成為網紅打卡熱點。

附近看什麼:百年老樹

福康寧山上有不少漂亮的老樹,不少還是受到保護和保留的古樹,包括巨大的緬甸榕,抬頭看,可以感受到榕樹的根須,密密麻麻的迫不及待,想要更貼近土地,這樹用了多少時間長得如此張揚和誇張。

(6)甘榜格南

Paul Rudolph於上世紀80年設計的The Concourse

這裡是新加坡傳統穆斯林的聚集地,也是歷史文化保留區,地標蘇丹回教堂周圍的巷弄也改造成打卡壁畫街。街區里有不少有趣的建築,懂得找角度的話,這裡其實蠻漂亮,擅長粗野主義風格(Brutalism) 的著名美國建築師Paul Rudolph於上世紀80年設計的The Concourse,貝聿銘的Gateway(像刀片),還有奧雷舍人的Duo(像蜂窩),都在這裡驕傲的站著。

附近吃什麼:Hjh Maimunah

米其林必比登多年來推薦的馬來巴東飯Hjh Maimunah,就在甘榜格南,是本地人才知道的秘密,到了午餐就大排長龍,每天有大概50道菜色供食客挑選,牛肉仁當( Beef Rendang)和印尼烤雞特別好。

(7)Mica(新聞和通訊部大樓)

圖來自網絡

1934年落成的舊禧街警察局大樓,過去是警察宿舍,是殖民地時期最雄偉的建築之一,設計師其實也設計了舊高等法院(現在已經改造成國家美術館)。警察局遷出後,建築進行大改造,新聞和通訊部搬進來後,建築門面上927個窗口也刷上了彩虹色,象徵了當時新加坡政府有意將新加坡打造成富有活力的國際文化城市。

附近吃什麼:東寶

東寶的鱷魚湯

Aston是本地著名的餐飲集團,幾個品牌做到了價廉物美,不久前推出的中餐品牌東寶,主打本地特色但具有創意的中餐,聽起來有點恐怖的草藥鱷魚湯是每桌必點的菜式,鱷魚肉富有膠原蛋白且肉質細嫩,所以特別受到女性歡迎。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