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劇幕後精英昨早為動土倒酒,預祝開拍順利。(長信傳媒)
(新加坡28訊)長信傳媒自《小娘惹》之後,再一鼓作氣籌拍講述媽姐與紅頭巾故事的《南洋女兒情》,劇中將打造昔日牛車水,單是搭兩條街景就花了2000萬馬幣(超過653萬新元),真可說是鑄金巨作。
《南洋女兒情》於前日在新山依斯干達影視基地舉行大規模動土儀式。
牛車水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社區,古老的房屋在1900年至1941年間重建,是華人移居最早的聚居地,有關牛車水命名的傳說不少,其中一個說法是居民以牛車載水清洗街道,史料顯示,1819年萊佛士登陸之後,從中國南來華人日益增多,大部分居住在牛車水,而且以廣東籍貫人士居多,住著早期南來謀生的苦力(豬仔)、媽姐及紅頭巾。

《南洋女兒情》花653萬搭建「30年代的牛車水」,藍圖獨家曝光。(長信傳媒)
紅頭巾在30至70年代的建築業扮演著重要角色,劇長40集的《南洋女兒情》描繪的正是媽姐與紅頭巾的悲歡歲月,《南》由郭靖宇監製、何亞發出任總製片人,締造電視劇收視佳績的本地金牌寫手洪榮狄擔任故事編劇,國產導演謝敏洋、黃光華為《南》操刀,新加坡製片是陳佩然,選角導演為黃慧儀。

《南》劇周二在新山依斯干達影視基地舉行動土儀式。(長信傳媒)
搭建 紅頭巾「大雜樓」 媽姐「姑婆屋」
不惜工本的《南》劇將重現30年代的豆腐街與牛車水,當中會有23間店屋,包括雜貨店、藥莊、銀行、旅館,最受矚目的當屬讓紅頭巾姐妹一起住的「大雜樓」、還有在大雜樓隔壁街,讓自梳女媽姐住的「姑婆屋」。
長信傳媒老闆何亞發昨天接受《新明日報》獨家專訪便透露:「搭建的街景面積約有3畝地,預計四個月完成」,以規模來看,簡直就像搭建一個「小鎮」。

何亞發是《南洋女兒情》總製片人。(檔案照)
為栩栩如生地展現30年代的「牛車水風貌」,《南》團隊前後進行搜集資料達八個月,務求「還原」歷史做到一絲不苟。
《南》劇在昨早動土儀式上,按照習俗以挖土機挖了三個洞,再倒酒入洞,祈願一切順利,據透露,搭建總工程多達250名員工,昨天先出動120名水泥工人開工,《南》預測明年3月開鏡。
有關《南》劇演員目前仍未敲定,但氣魄驚人的何亞發透露:「完成《南洋女兒情》之後,接下來將有《南洋英雄淚》,這部劇的製作規模將會更大!」

《南洋女兒情》花653萬搭建「30年代的牛車水」,藍圖獨家曝光。(長信傳媒)
《南洋女兒情》故事大綱
歐陽天晴、鄺彩雲,兩個互不相識的年輕女子上了同一艘船,從珠三角出發,越過伶仃洋,到陌生的南洋謀出路。
鄺彩雲當了家傭「媽姐」、歐陽天晴則在建築工地當「紅頭巾」,多舛的命運等著她們:漂泊無定、誘拐驅逐、牢獄之災、無情戰火、出賣背叛、情感磨難、生離死別……日子艱苦、前路茫茫,但她們始終相信,只要不放棄,絕處必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