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有美食的,這一點得到了在新加坡生活和工作的小夥伴們的認同,這裡不僅有米其林餐廳,還有平價美食。
對於很多沒有來過新加坡的小夥伴們來說,了解新加坡的美食也是了解當地生活的一部分。

全球排名榜未進前50
馬來西亞在一項全球美食排行榜中僅排在第39位,新加坡則連前50名都沒上榜,屈居第52位。
很多網民對整體結果大為不滿,認為這不是全球美食的真實排名。
根據美食網站Taste Atlas發布的名單,馬來西亞美食獲得了3.99分,與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黎巴嫩並列。其中評分最高的馬國菜肴包括印度煎餅、咖喱角、叻沙、炒粿條、肉骨茶和椰漿飯。

儘管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有許多相似的菜肴,但沒有進入前50名,而是以3.49分排在第52位。
叻沙、炒粿條和肉骨茶也被列入新加坡最受歡迎的食品中,此外還有黑胡椒蟹、辣椒蟹和鴨肉飯。
排名第一的是義大利,其次是希臘和西班牙,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印度排名第五,印度尼西亞獲得第16位。
榜單發布後,網上一片譁然,網民紛紛表示這不能真實反映各國人民對各種國際美食的感受。

令許多人感到震驚的是,美國排在第八名,表現竟然比法國(第九名)、中國(第11名)和韓國(第19名)等以其飲食文化聞名的國家來的好。
也有網民質疑,為什麼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希臘和土耳其的美食相似,卻會有如此不同的排名。
Taste Atlas隨後通過推特作出回應,解釋各國美食的排名方法,並透露每年的榜單都有很多人表示憤怒,甚至會有大使館來電。

Taste Atlas表示,他們擁有一個包含1萬5000多種各地菜肴和食材的資料庫,公眾可以在全年進行投票,他們再根據投票結果計算出各地評分最高的美食的平均分數。
雖然排名爭議很大,但大家也能從中看出,新加坡的代表美食有叻沙、炒粿條和肉骨茶,黑胡椒蟹、辣椒蟹和鴨肉飯,來新加坡遊玩的小夥伴們一定要嘗一嘗哦!
物價上漲
新加坡最常購買的四種食物咖啡烏、冰美祿、雜菜飯和雞飯價格在過去五年,上漲了一到兩成。
60%的受訪者認為近三個月來,食物價格沒有上調,但感覺食物分量減少了,形同變相起價。
面對全球通脹壓力,專家指出許多售賣食品的商家為了應對高漲成本,又不願意起價流失顧客,於是在食物分量和品質上做出調整。

大家在消費的時候到底都對什麼比較關注呢?
18到24歲的年輕人對食物價格較敏感,有九成會優先考慮食物價格。
近八成45到54歲的中年人則更在乎食物衛生。
73%的54歲以上的年長居民表示,比較關注購買食物時有多方便。
新加坡人平均每星期的食物消費達268元他們消費最多的是在採購雜貨食品,一星期花費約83元。
在食閣、小販中心和咖啡店買食物的每周費用則有79.70元。花費在餐館、咖啡廳和酒吧的費用有約98.10元。泡泡茶、果汁和優格等飲料和小吃花費則達43.90元。

年齡介於18到24歲的年輕人,食物花費最低一星期花145元。食物花費最高的群體則是35到44歲的人士,一星期達327元大部分屬於夾心層。食物價格的上漲也跟全球的供應鏈有關係。美國暴風雪天氣同時也打擊食物供應鏈。美國肉類出口協會表示出口到新加坡的特定肉類可能在兩到三周內面臨短缺。因為暴風雪天氣導致許多員工被迫留在家中,生產力預計將受到影響,因此從美國空運到本地的多種牛肉部位供應,有可能在幾周後受到影響。另一邊,有本地的日本餐飲業者也警告,由於面對暴風雪侵襲。來自北海道和石川縣的海鮮供應,可能會在這個星期售罄,就連蔬菜也有可能受影響。

價格上漲是未來的趨勢,新加坡只會越來越貴。但是貴同樣也要保證食品質量和居民的健康,尤其是在糖這方面。
食品健康
新加坡的糖尿病人每年都在增加,於是相關部門在飲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管控。
包裝飲料和自動販賣咖啡機和飲料機標識營養等級的強制措施12月30日生效,衛生部表示,目前市面上被列入A級或B級的無糖及低糖飲料占了將近三分之二,比2017財政年多出一倍以上。


營養等級標籤計劃所涵蓋的飲料包括:包裝飲料、粉狀的沖劑如三合一咖啡、液體狀的濃縮果汁;以及自動販賣咖啡機和飲料機出售的飲料。從明天起,被列入C級或D級的飲料必須附上營養等級標籤;至於A或B級的飲料,及貼有「較健康選擇標誌「的飲料,業者可自行選擇是否附上營養等級標籤。
另外,除非符合特定條件,業者不可為列入D級的飲料打廣告。自2019年當局宣布將推行營養等級標籤計劃以來,飲料生產商已逐步在產品上附上營養等級標籤,調整飲料的配方,並推出更多低糖和低脂肪的飲料。

整體而言,營養等級標籤計劃下包裝飲料所含的糖分中位水平,已經從2017財政年的7.1%,降低到2021年的4.6%。符合條件被列為A或B等級的飲料的銷售額也有所增長,市場份額從37%增加到71%。
衛生部和保健促進局將把營養等級標籤計劃擴大到涵蓋現泡現賣的飲料,控糖不再是社交媒體和減肥人士的專利,也是新加坡政府的倡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