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繼《爸媽不在家》《熱帶雨》後,《燃冬》又將代表新加坡,報名2024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坦言,雖感榮幸但仍以平常心面對。
他昨早接受《新明日報》訪問時,分享自身10年前後對電影報名獎項時心態大不同。
「我覺得可能也跟年齡與工作上、拍片閱歷有關,很多東西我都不會看得那麼重,我也不會對獎項或影展,抱著任何期待或感到壓力。」

陳哲藝直言作為導演,他完全不是以獎項或殊榮為所謂目標或標杆,反而是希望每次創作都能看到自我成長,看到他在表達與藝術追求上,探索新的可能,才最重要。
「我覺得,拍片經歷多了,感覺在技巧上、功底上更厚了,現在做很多東西都會比以前清楚,哪怕分鏡頭、在現場做場面調度走位等更瞭然。」
陳哲藝也透露,有時候會非常懷念以前那種懵懂,憑著一股氣或很強直覺的衝勁,現在反而更有經驗。
「其實我覺得《燃冬》整個拍攝過程,我也在重新尋找一個新東西,也學習了你去放下什麼東西,才可以發現或得到其他一些東西。」
陳哲藝也提及,如今越來越感受到自身的年齡,笑言從初出茅廬的青澀新人導演,到如今成為各大電影節、影展評委,他現在還在適應作為資深電影人的身份。
「我以前都是被審判,但現在是做評委、評審,被叫去電影創投、電影節、影展或訓練營,作為導師帶一堆年輕導演做一個東西,偶爾還是懷念我很赤子很純真那塊。」
詢及《燃冬》的勝算,陳哲藝強調,即使沒有入圍晉級,也不會有任何遺憾。
「我覺得現在對生活生命的態度,就是還沒發生過的事情不要先想,我覺得活在當下、面對當下最重要,工作拍片都把最好的交出,當下有做好,後面就不會有遺憾。」
他還說,若一直想目標想未來,覺得片子會拿什麼獎、會去什麼電影節,「其實根本就沒有在想,當下你在做什麼,為什麼你在創作,反而被很多雜念所左右。」

市場定位不僅在中國
對於中國票房不甚理想,陳哲藝認為,若以文藝片為參考,《燃冬》其實比很多文藝片票房高很多,可能高上10倍。
「我覺得以目前那種商業大片標杆比較,《燃冬》票房肯定低,因它是個文藝片,但在所有文藝片內還算是不錯,而且馬上其他地區都要上映了,還有很多發展空間。」
陳哲藝也說,《燃冬》市場定位不單只是在中國,「問世時就是很國際的作品,去了康城電影節,面對很大一個舞台,現在也被選入競爭奧斯卡,我覺得,我從來不會用數字,衡量一個電影價值。」
至於新片是否已投入拍攝,陳哲藝表示下半年行程繁忙,會為《燃冬》跑宣傳到12月,除了會到歐洲蘇黎世電影節、亞洲電影節等,還會到瑞士、波蘭、比利時、香港、德國、法國、希臘、瑞典等,揚言「工作就一直排山倒海的撲過來」。
陳哲藝雖對新片細節保密,但他也透露明年希望會開拍。《燃冬》製片人黃文鴻也在得知作品報名奧斯卡後,表示這絕對是對導演陳哲藝的肯定。
「不少朋友都告訴我,他們喜歡《燃冬》,有的甚至是他們心目中,最喜歡的哲藝電影,這部電影在世界各地影展放映時,都是一票難求的,這也是哲藝在中國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很高興它的價值被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