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際網路)
說到新加坡文化,新加坡人身上穿著的就是我們獨特的文化。這份文化讓新加坡人走在人群里,會格外顯眼。那麼如何在人海茫茫里,認出新加坡同胞?首先你可以先低頭,從腳看起......

熟悉的「人」字型,熟悉的「啪啦啪啦」聲,熟悉的味道(不知道有沒有)......(Flickr)
再把視線慢慢往上移動,移動再移動......

短褲,各式各樣的短褲。(網際網路)
紅螞蟻之前建議為拖鞋申遺,想來想去如果為拖鞋申遺的話,另一個東西肯定不服。沒錯,就是短褲會不服啦。拖鞋+短褲是我們的國民套裝,怎麼能被分開?
新加坡天氣炎熱,於是國人在 Pasar Malam 是拖鞋+短褲,大牌雲集的烏節路是拖鞋+短褲,學校是拖鞋+短褲,圖書館和機場拖鞋+短褲......這樣到底好不好引起了不少討論,還因曾被批評「穿著邋遢」在2011年引起了一場「抗議」。網友設立面簿專頁號召國人,穿拖鞋短褲到荷蘭村「抗議」,超過2700人響應,最終大約200名男女出現。
拖鞋和短褲兩個東西真的要深感榮幸,受到世世代代新加坡人的愛戴和誓死捍衛自己穿它們的權利。
外國人和新移民一時半會是不會get到新加坡人對短褲和百慕達的愛的,紅螞蟻看到網上居然還有這種提問:

題主真的是圖樣圖森破 (Too young to simple),紅螞蟻好想按下那個「我來答」告訴他,穿短褲不但不會奇怪,不穿才奇怪啦。
先來看看紅螞蟻自己舉辦的《新加坡人愛的各式各樣短褲大賞》:
女生版:
女生版比較簡單,無論去哪裡,最愛的應該是各種顏色短褲沒錯了:

(網際網路)
小天后孫燕姿親身示範:

(網際網路)
小天后孫燕姿早前被拍到拖鞋短褲買麥當勞,看天后穿的如此親民接地氣,肯定是新加坡人無誤了。
人手一條,穿上就跑去上課的五顏六色FBT:

(網際網路)
進階版的年輕人比較會這樣穿:

(mongabong)
還有四年前在Reddit一度引起轟動的短褲(18歲以下自行捂眼睛看),路上偶爾會有露出臀溝的女生,雖然不如這個肉多,但有時還是讓路人蠻困擾的:

網友在金文泰拍下的這張照片在網上得到了8千六百個贊。(Reddit)
怎麼樣,是不是在上面這些圖片里看到了自己和身邊的人的影子。
男生版的更精彩:
不過膝的各式「百慕達」深得年輕人的心:

大學生們也超愛。(海峽時報)
你以為就只有短褲這麼簡單?香港的YouTuber Ricky KAZAF 早就看透了這一切,他發現新加坡男生不但要穿短褲,還一定要人手一條卡其色短褲,這是不是新加坡男生一起批發的,還是統一發放的嗎?

( Ricky KAZAF)
除了年輕人以外,稍微有點年紀的 Uncle 們更是愛穿上一條百慕達:

(Tumblr:The Singapore Identity)
尤其兩邊要有兩個大口袋、最好後面也要兩個口袋、前面也有兩個大口袋。應該是新加坡Uncle都很有錢,一個口袋不夠裝。

兩個Uncle撞口袋褲了~(SmartLocal)
還有一種走度假風,完全是中國所謂的「大褲衩」。

(網際網路)
五顏六色炫目的花色百慕達,穿上它,想像自己在曼谷、巴厘島、民丹島度假吧。
超短兩邊開叉短褲:有這樣一群人,無論跑不跑步的時候,都要穿上這個FBT.

(面簿)
雖然男生穿FBT沒什麼好歧視的,但兩側裸露的大腿,和前面若隱若現的腿毛,讓人著實不知道眼睛要放在哪裡。
不是紅螞蟻特立獨行看不慣嘞,這種行為連面簿專頁都有:

名字就叫男人不該穿 FBT,8000多人點贊。
看到了吧,各種短褲百慕達是人手一條的必備。
每個國家的人的穿著在他人眼中已有一種固有印象,比如日本人讓我們覺得簡約乾淨,韓國歐尼歐巴們總是引領潮流,美國人穿著開放隨性。而新加坡的街頭,甚至在一些音樂會,餐館和正式場合都有許多T恤短褲,少有別致的小裙子或精緻的搭配。
那些走在路上妝容精緻,搭配亮眼,連飾品、包包和髮型都照顧到了的,多數根本不是本地人,是亞洲面孔的話,他們可能來自日韓和中國。不少新移民在剛來到新加坡的時候堅持美美的穿著打扮,時間久了就會發現自己似乎才是街上格格不入的那一個......
百慕達又怎樣嘞?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嘛,好多人都對這句話深信不疑,在不少外國人眼裡,衣著會體現個人品味,社會地位,甚至是家境。比如名牌LOGO一定要大大漏出來,要不然腰帶白買了:

(視頻截圖)
《康熙來了》請台客上節目,居然有三個人都用同款古馳皮帶,而台客們的理由是這樣露出來比較彰顯身份的不同,要「說話要低調,做事要高調。」

紅極一時的土豪大金鍊,一定要夠粗,夠閃。
寧可穿得用力過猛,也不能看著寒酸!
而在國人的思維里,似乎沒有這樣的概念,「好馬」並不用「好鞍」。外國人質疑新加坡人穿百慕達的時候新加坡人一定很不解:「我穿百慕達又怎樣嘞?又不影響我賺錢和讀書。」 穿著和身份社會地位家境是兩回事,穿著百慕達在咖啡店喝咖啡的Uncle轉身啟動寶馬,短褲拖鞋的Aunty走進排屋是再再再平常不過的畫面。
穿著打扮體現的是大家對生活不同的追求,百慕達無處不在無疑體現出國人務實的一面。趕報告趕作業趕地鐵之餘,實在是無暇花太多時間顧及搭配。所以滿足基本生理需求——涼快就行。
從前紅螞蟻帶著一份最後的倔強會細心搭配,但工作後才發現這個時間真的不如用來多睡十分鐘,恨不得穿著隔天要出門的衣服入睡,這樣早上起來睜眼刷牙就能出門。
穿百慕達和短褲這個東西體驗到了一次便利就會上癮,「原來直接穿上就走不用思考這麼爽!」慢慢就向百慕達屈服了......當然這是因為紅螞蟻比較糙,精緻的人可能難以苟同。
有時穿短褲拖鞋出門會被父母逮到,嘮叨一句「像什麼樣」。不太能接受百慕達文化的人似乎只會覺得這是「不像樣」,能接受的會覺得是一份樸實、務實。
不少認為新加坡人沒有時尚感的人其實不要求國人每天花枝招展或者每天大金鍊子小手錶,只是希望像紅螞蟻這樣粗糙的懶人能少一點,多花一點心思穿一些百慕達和拖鞋以外的得體搭配,讓合適的場合出現更合適的衣著。
其實真正重要場合時,新加坡人並不會掉鏈子,從在念書時的校服、念大學時的各種呈現作業、當兵時的制服,國人整個長大的過程中已經充分了解了衣著帶來的儀式感和榮譽感,好不好看不說,遵循「Dress Code」的時候還是蠻乖的。
既然百慕達已經成為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就讓它成為一部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