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個系統性的國策,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能培養出符合時代的優秀人才。
新加坡的基礎教育,培養出了「別人家的孩子」,同時也成為了低齡留學的首選地。憑什麼呢?一起去看看。
1 優秀的師資—學校教育
吸引優秀青年當教師的則是誘人的薪資,新加坡教師的平均起薪介於1100美元和2500美元之間,如果學生成績表現優秀,學校還會給老師發獎金,因此新加坡許多青年教師每天工作超過9個小時。
新加坡重視教育的觀念也在政府預算上體現,教育預算大約占政府總預算的20%,大量投資在師資培訓和教育方面。
為了統一教學方法和提高師資質量,所有的教師都經過國立教育學院的相同培訓課程,每一名教師每年都要參與至少100個小時的培訓、研討會或師資交流。
2 成長的父母—家庭教育
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從4個方面為孩子打下高效掌握知識、健康成長的基礎。
一是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做事有規矩,自然不慌亂。作息時間有規律,讓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樂於勞動,讓孩子充分體驗生活,鍛鍊動手能力,樹立自信;獨立思考,有助於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遇到困難敢於面對、獨立解決。還有物品擺放整齊、懂得科學安排時間等,都是培養積極情緒的基礎。
二是建立輕鬆和諧的家庭氛圍。「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這個段子讓人忍俊不禁,但想想又很真實。情緒是會傳染的,快樂可感染別人,焦慮、沮喪、悲觀也會傳染。建議父母把催促變為提醒,把批評變為激勵,減少消極情緒對孩子的影響。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同看一部電影,然後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心得,提高孩子的參與熱情,用積極情緒去感染孩子。還可以嘗試用圖書館、博物館代替輔導班,用自主學習代替填鴨式灌輸,效果一定出乎意料。
三是降低學習難度。根據孩子的興趣,換一種適合他的學習方式,讓他覺得獲取知識並不困難。比如現在的英語學習中抽象的語法學習、枯燥的單詞背誦,對中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難度較大。如果暫時拋開語法和單詞,讓孩子聽聽英語歌曲,看看生動形象的動畫和繪本,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四是養成堅持運動的習慣。運動的好處遠遠沒有受到家長重視,運動能夠強健體魄、消除負面情緒,特別是對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來講,更是與智力發展相得益彰。老師們都有這樣的體會,一節體育課後,學生們大汗淋漓,可他們並不覺得勞累,反而會更加積極、專注地上下一節課。運動過後,大腦會產生一種叫內啡肽的物質,讓人心情愉悅。如果每晚做作業之前,父母先陪孩子做半個小時的有氧運動,很快會發現孩子情緒上的變化。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而那些真正優秀的父母卻在用「真人秀」般的生活告訴我們,不論自己在童年經歷過什麼,他們只會挑選好的部分去傳承,努力給孩子一個「可以治癒一生」的美好童年。
3 教育機制—社會教育
新加坡的教學,真正體現了「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把教學方式落實在「學而思之,思而學之」上,透過這種真正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精神。
因材施教的終身制學習,將個人成長賦能與社會進步。
歡迎你寒假來新加坡體驗「如何成為別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