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小學教育世界聞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幫助孩子成長方面頗具效果,新加坡獲得幾十年的繁榮發展與其重視教育,不斷完善教育體系和教育理念不無關係。
除了政府重視教育投入,新加坡的家長對待教育的態度也非常審慎。這一點集中體現在新加坡家長幫孩子選擇學校上,從小學開始,新加坡的家長就開始為選擇學校忙碌起來。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例子
一個平凡的新加坡家庭
故事的主人公,我們就叫他謝同學。
在選擇學校初期,謝同學一家也會被選擇離家近的學校,還是選擇名氣大的學校而困擾,同事,朋友各抒己見讓他們很是頭疼。

雖然他們面臨選擇學校的困境,但在他們內心深處,關注的焦點依然是學校能否發掘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發現理想學校:
開始謝同學一家擔心孩子能否適應一個更為嚴格的教育環境,新環境是否會影響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
不過後來,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小學,孩子的學習成果打消了他們的顧慮。
他們一家最早知道這所小學,是在一次學校的介紹活動上。學校的理念與他們不謀而合:重點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享受學習的樂趣。
而最終打動他們的還是孩子的表現,早晨謝同學會早早地去往學校,回家後興奮地和父母分享一天的學習生活!

(圖文無關,來自於Fortune)
學校多方面發掘孩子的天賦:
學校進一步發掘了音樂天賦,在一年級和二年級的美聲課程上,謝同學展現了優秀的音樂才能,他順利地加入了學校的合唱團,參加表演,最後他得以代表學校參加新加坡青年節(SYF)。
除了音樂才能,學校的老師們還發掘了謝同學的公開演講的能力,他報名參加了學校的Babble and Speak比賽,進一步增強了孩子的交流能力和信心。
不僅如此,老師們還要求他幫助同學,讓別人也能有機會在公開演講中脫穎而出,這樣做不僅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情誼,也在潛移默化中磨練他的領導技巧。
除此之外,在對於孩子的韌性培養方面,謝同學的父母也非常滿意。在中國演講比賽前孩子生病了,老師寬慰他讓他退出好好養病,然而謝同學依然堅強地參加了比賽,並收穫了銅牌。
交流相當重要,如果老師一味堅持謝同學退出參賽,恐怕最終並不能取得銅牌的好成績。一切遵從學生本人的意志,這是新加坡老師的基本素質。
學習只為好成績?No!
從上文的例子來看,不得不承認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發掘孩子潛能天賦的路上,新加坡比我們做的更好。
無論是社交能力,還是教育水平,新加坡往往都是名列前茅。而新加坡教育注重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書本知識,道德建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新加坡從本國環境入手,貼近本國價值觀教育的實際,卓有成效地開展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1
國家意識的培養
有國家意識、有社會責任感和有正確價值觀念
新加坡學校品德教育的使命是培養學生成為有國家意識、有社會責任感和有正確價值觀念,即「能夠對自己、家庭、鄰居、社會和國家儘自己義務」和「能明辨是非的良好的與有用的公民」。
新加坡中小學的國家意識教育是成功的,他們教育措施得力,教育效果良好,愛國主義深入人心。
2
個人品德的培育
培養有道德意識的公民
在新加坡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德育目標,比如新加坡中學德育的總目標是為未來新加坡培養有道德意識的公民。
表現為: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品德,善良的性情,愛國意識及各民族互助合作的精神,以期培養學生成為優秀之青年,藉以成為國家社會的有用之材。
3
重視創造能力的培養
應對全球化和信息時代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時代的來臨,新加坡政府更加強調,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以知識為基礎、適應經濟發展的人才和強化國民的自我認同。
新加坡課堂採用啟發學生思維的教學活動安排,在教學中不斷對學生進行道德思維的具體指導,在教授道德知識和引導道德實踐的過程中貫穿道德思維的具體策略。

教師比較擅長於課堂活動的組織,在布置學生思考某一問題時,經常會建議學生採用某種思維策略來進行,使學生今後在遇到各方面的抉擇難題時,學會使用思維策略。(圖片來源:Singapore Sports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