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際學校的來歷
新加坡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以前達官貴人許多來自英倫三島,他們的子女學校就是國際學校的雛形。如今以英美加澳新五眼聯盟,歐洲和日韓為主的國家在全球都有跨國公司,駐有大量外派人員,他們一般是公司高管,攜家帶口來長期出差,子女教育有需求所以當地會有國際學校。不論從文化還是教育體系都與其本國相同,目的是讓那些外派家庭的孩子基礎教育不受影響,他們任何時間回到本國都可以銜接當地的教育。
另外一面,新加坡政府要求,小學階段,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新加坡的公民是不可以去國際學校上學的,事實上也幾乎沒有新加坡公民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國際學校,因為新加坡公民上政府學校幾乎免費,而且質量不差。
因此新加坡的國際學校一般分布在外國人多的地方,要不就是地價比較便宜的郊區。

這是新加坡目前所有的國際學校。



根據夏某經驗,以下這些學校比較火,我有不少客戶來自這些國際學校。

中國留學生在疫情前一直穩步上升

大家首要目標是英美加澳

最近由於國際外交和疫情關係
英美澳對中國留學生不太友好

美國經常拿簽證做文章

澳洲也學習美國大哥的

不過,這些來新加坡的國際學生本來因為會比英美澳更安全,也許是因為新加坡原來就是英國殖民地,許多想法也是學習希望比如要和病毒共存,放棄了之前堅持清零的路線,出政策也是左右搖擺和擠牙膏式,終於讓疫情在昨天達到新高。才一周就從2000以下到3577,估計月底到5000,如果股市大盤漲這麼快就好了。

2. 國際學校的分類
2.1:按國家分類
國家分類顧名思義,國際學校的 title 基本都是用國家來命名的,如:
澳洲國際學校(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School,簡稱 AIS)
美國國際學校(Singapore American School,簡稱 SAS)
拿大國際學校(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簡稱 CIS)
環球印度國際學校(Global In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簡稱 GIIS)
瑞士國際學校(Swiss School in Singapore,簡稱 SSIS)等…

國家命名的學校難免有充斥國家特色的氛圍,其中 SAS 有比較突出的美國文化特點,畢業生中的絕大部分,會選擇美國大學升學。這間學校依從 IB 國際學校的規範,但從辦學理念、教學管理手段和方法,直到環境布置,都帶有強烈的「美國范兒」。學生構成也以英語為母語的居多,相比其他學校,該校的美、英籍學生的比例也是最高的。這種情況,往往會使初來的非美、英籍學生和家長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特別是母語非英語的高年級轉入的學生,會感到相當大的語言困難。這也是學校入學考試對英語有較高要求的一個重要原因。
至於不懂英文的家長,可能還會有一些與校方交流方面的困難。因此,以上國際學校的申請難度是最高的,中國學生名額也是比較少的,不過美國國際學校也有一些是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假洋鬼子」。
2.2:綜合性非國家命名國際學校
非國家命名形式的綜合性國際學校有:
萊仕國際學校新加坡校區(Nexus 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簡稱 NISS)
史丹福美國國際學校(Stanford 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l,簡稱 SAIS)
海外家庭寄宿學校(Overseas Family School,簡稱 OFS)
東陵信託國際學校(Tanglin Trust School,簡稱 TTS)

這一類學校最突出的特點是真正實現國際學校的國際化,學生來源各個國家分別有相應比例,基本不會產生某國籍學生一刀切的現象,學生的國際氛圍更濃厚,能接觸到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文化,學校不會宣揚某一特定國家的愛國教育等,基本可以保證國際學校各個國家的學生平均分配。OFS 目前中國學生較多,學生申請暫時不需進行入學測試,有些英文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可以作為優先考慮,是一個率先進入新加坡學習的通道,但這個學校的劣勢同樣存在,那就是目前中國學生較多,學生和家長到學校後容易產生中國學生太多,英文普及程度達不到國際學校標準的感覺,適合的學生則會覺得非常好。
申請難度
目前這些學校中,申請難度較高是依次是SAIS、NISS, TTS,申請這些學校的學生,除低齡,也就是小學 3 年級以下的學生外,其餘年級的學生均需要通過入學的筆試+面試,筆試與面試均通過後方可進入學校就讀相應的年級。
2.3:本地學校國際部或本地國際學校
這一類的學校容易使很多學生家長犯暈,以為自己申請的是本地公立學校,或誤以為這一類學校與公立學校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其實這些是不存在的。屬於這一歸屬的學校有:
英華學校國際部 ACS (International), Singapore)
華中國際學校(Hwa Ch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聖若瑟書院{St. Joseph’s Institution International)
新加坡國際學校(Singapore International School,簡稱 SIS)

它們的母體是新加坡政府主流基礎教育體系中的「自主學校」按照新加坡政府的規定,除非有正當理由並獲得教育部批准,新加坡公民在小學、初中階段必須進入新加坡政府基礎教育體系完成學業,「O」水準之後前才可以選擇進入國際學校學習。而新加坡教育部同時對國際學校接受新加坡公民的比例也有限制,而同時,給予這些「校中校」國際部以招收 50%的本國學生的名額。所以,這些學校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新加坡籍學生比例很高,本土特色非常突出,國際化教育形式並不明顯,並且受很多家長以為其是公立學校的影響,申請人數眾多,名額也非常緊張,常常出現 waiting list 的情況。
總之,百花齊放、各具特色、各領風騷,構成了是時下新加坡國際學校這一特殊群體的特殊風貌。它豐富了這個城市國家的教育資源,為新加坡這個國際大都市塗抹上了一道斑斕的色彩。
3. 國際學校的升學路徑
本地政府學校的升學比較簡單:

未來升學主要是本地大學

國際學校就會多樣化一些,整體來說,這些國際學校都是在新加坡教育部註冊卻遵循所屬國的教育體系,根據國際公認教學系統,為學生營造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
新加坡國際學校教學採用課程與公立學校的課程並不一致,而是採用所屬國教育體系的課程,課程包括IB課程、A-level/IGCSE、AP。
課程難度:AP>A-level>IB
涉及廣度:IB>AP>A-level
國際范兒:IB課程
IB課程是最接近大學授課體系的一個課程,即:科目多,跨度廣,考核方式靈活,還要求社會實踐。
(要求全面發展,文理藝術樣樣通,非常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適合優秀並善於時間分配的學生)
該文憑項目分為四個級別
PYP (Primary Year Program)
專為3歲至12歲兒童設立,對應於中國小學階段的課程項目。
MYP (Middle Years Program)
專為11歲至16歲少年設立,對應於中國初中階段的項目。
DP (Diploma Program)
專為16歲至19歲學生設立,對應於中國高中階段的課程項目。
CP (Career-related Programme)
專為16歲至19歲學生設立,以職業技能為導向的職業課程項目。
IB是國際化課程,IB成績既可以用來申請英國學校、美國學校,甚至澳洲、加拿大等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都有很多大學接受使用IB成績申請,國際認可度非常廣泛。
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具有以下特點

以後升學中,許多能進國際名校

差一點的也能進其餘英美澳系學校

不想出去的話,本地一些高等學府也可以

來這邊讀國際學校的,也可以通過考試來轉入政府學校,學費會立馬便宜很多,最近有剛剛考過AEIS,家長們反應還是很多人。

4. 國際學生如何住
新加坡國際學校以其優越的教學環境和優質的教學質量獲得了不少學生家長的青睞,可學校決定好了,如何住又成了家長們的新難題。
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學校附近租個公寓,只要租賃時間超過2年而且租金超過3000,租客是不需要付中介費的。
一般這些國際學校周邊都有很多陪讀家庭,那些公寓信息也比較容易找,只是租房過程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特別常見的是租客有時半路不租了,因為押金不要,跑回國就能擺脫關係,這個其實是誤區
土豪家庭也可以考慮直接買房,雖然20%的額外印花稅比較重,不過作為一種資產配置也是不錯的。
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大,比如上了中學,也可以找寄宿家庭,我們認識一些,有好有壞,一般學校也有長期合作的一些寄宿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