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呷哺呷哺在新加坡開設的第一家門店試營業,呷哺呷哺是由台商賀光啟將「一人一鍋」的台式小火鍋的模式引入大陸,於1999年在北京西單明珠開設第一家餐廳。
根據呷哺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加坡首店試營業的前3天,客流量日復合增長率達到40%,目前接待消費者人數在千人左右,高峰期等位時長超過40分鐘。目前銷售最好的仍然是經典麻辣鍋和牛羊肉。

呷哺呷哺新加坡首店(圖源:呷哺集團)
針對其中國大陸之外的擴張業務,呷哺呷哺今年還將在中國台灣、馬來西亞開設首店。
而此番進入新加坡市場,則標誌著呷哺呷哺的「出海」擴張業務正式落地,而把新加坡作為出海第一站,呷哺呷哺做出了與海底撈相似的選擇。

呷哺呷哺新加坡首店(圖源:呷哺集團)
火鍋餐飲之所以先在新加坡開店,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市場接受度。華人群體規模較大、與中國大陸消費者飲食口味接近,成為火鍋推廣的有利條件。
近幾年來中國一些大型企業,特別是高科技、科技金融和資產管理公司,紛紛把目光投向東南亞,新加坡成為了中國企業出海熱門首選。所以,新加坡等海外人力資源外包 、人事代理需求也變得日益明顯。國內企業出海第一站為什麼都選擇新加坡呢?

新加坡的競爭力主要是親商的環境
新加坡對企業非常友好,在著名商業雜誌《CEO WORLD》,關於2020年全球最佳的投資或經商國家的最新調查研究中,新加坡排名第一!新加坡還建立了完善的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包括孵化器、加速器、風投機構等組織。對於到新加坡投資的企業,目前的企業所得稅是17%,相比中國,新加坡不僅稅率低,而且稅種單一。無論是經商,還是進行貿易,企業都可以在新加坡方便、安心地進行投資。

同時,由於社會福利體系完善、生活環境優越,新加坡吸引了全球大批人才入駐,這給企業開拓業務帶來了巨大的幫助。2021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TCI)報告顯示,新加坡僅次於瑞士,排名第二。
超過3000家中國公司在新加坡註冊
目前中國企業國際化的腳步還處於發展中的階段。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助理局長林瑞年在受訪時表示:「中國企業在國內已經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了,下一步要走國際化,他們就會考慮應該先去國外哪個市場看一看。」

對於很多中國企業來說,東協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市場,新加坡作為東協地區最為發達的國家,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自然地也就把新加坡作為他們走出國際化第一步的一個跳板。因此許多中國企業願意把新加坡作為中國以外或者是亞太區的總部,乃至是國際銷售的第一步。
現在新加坡大約有3萬+國際公司,其中大約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強公司選擇在新加坡設立亞洲總部。新加坡不僅僅是美國、歐洲等跨國企業在亞洲設立總部的首選地點,也是眾多亞洲公司進軍全球市場的平台。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和超低稅率的亞洲已開發國家,新加坡一直都是全球富豪財富避風港的熱門選擇。香港首富李嘉誠曾在採訪中表示,「有些人擁有兩三個海外身份並不出奇,自己的公司生意涉及50多個國家,哪個國家的身份方便,就用哪個國家的。」
規劃海外身份不僅能帶來出行的便利,還能更好的進行全球資產配置,實現財富的增值與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