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
戶外教育非常重要,
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都市的孩子
需要更多的接觸大自然。

森林學校,最早起源於北歐,教學原理是利用大自然多變的環境,讓習慣溫室里環境的孩子和大自然的花草風雨做親密的接觸。
對於經濟發達的新加坡來說,從小生活在現代化都市裡,缺少在自然環境的經歷,教育也不只是學習書本知識,更要貼近現實,從環境中獲取,通過參與各種活動,擺脫枯燥的學習,獲取更多人生道理。
課程輔助活動(CCA)
CCA是新加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課程活動具有同等地位,甚至比文化課程更加重要,從小學二年級開始一直持續到大學畢業,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

在CCA得分較高的學生可以享受「升學優待」,拿到CCA分數比較容易,只要保證按時出席社團活動、參加一些表演或比賽,就可以拿到不錯的成績。但真的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在CCA上也要同樣下功夫才行。
0 1 體育運動類
足球,籃球,英式女籃,曲棍球,龍舟,橄欖球,游泳,跆拳道,空手道等,體育活動的目的是鍛鍊學生的健康活力、公平競爭和團隊精神,讓體育運動員在體育運動中表現出色,以適應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學校比賽的嚴格要求。
0 2 表演藝術團體類
吉他社,管樂隊,弦樂隊,英文戲劇,華文戲劇,合唱團,中國舞蹈,現代舞,華樂等,培養學生的優雅品味以及對多元文化的欣賞力和包容精神,培養表演藝術類學生的審美創造性和測試技能。
0 3 制服團體類
童軍、少年旅、學生警察、學生軍、紅十字會和聖約翰救傷隊等,培養學生的自立、自律及服務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國家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紀律嚴明且致力於國家利益(NE)的學員;
0 4 俱樂部和社團類
創業社,機器社,天文社,數學社團等,這類活動將關愛環境、服務他人、科技創新和傳統文化等多方面內容融入其中,使學生能夠廣泛地探索和延伸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對於數學、科學等科目的學習,與文化課程相輔相成,通過社團成員在CCA、環境、媒體、國家圖書館等方面獲得的創業技能,提高社團成員對社會的貢獻。
戶外探險教育(OAE)
除了CCA課程,還有戶外探險教育(簡稱OAE),赤手攀岩、劃獨木舟、戶外露營這是在新加坡中、小學生的必修課。
從小學四年級到中學畢業,學校一般每年都會安排各個年級的學生進行一次為期3-5天的野營互動。

為確保戶外教育的素質,學校會安排全職戶外探險教育工作者,負責策劃和指導戶外探險、露營活動。學生通過遠足、野外生火等活動來學習生活技能,團隊合作能力,並提高環保意識。
遠離家鄉,與同齡人交朋友,小組工作和嘗試新活動,除了學習生存技能和在戶外度過美好時光之外,還有很多寶貴的課程,無法通過書本或課堂學習。
教學計劃
戶外教育課程自2016年開始確立,新加坡教育部和社區與青年部(MCCY)合作,共同在康妮島上打造一所新的外展訓練中心,同時,教育部也將與外展訓練中心協同設計高質量的、適應校本課程並為學生量身定製的營地活動。

從2017年起,此營地將進入試行階段;2020年,此營地將會得到全面推廣。自2017年以來,已有超過3萬8500名青年參加中三外展訓練營計劃。
01 外展訓練活動
從去年起,所有中三生都必須到科尼島或烏敏島參加為期五天的外展訓練活動,培養韌性和群體協作能力,但該活動去年受疫情影響而一度停辦。

今年外展訓練活動已恢復進行,但原本五天的課程重新設計為兩天,學生不會外宿,且實施了安全管理措施,以保障參與者的健康與安全。
02 青年與大自然計劃(Youth@SGNature)
國家公園局推出青年與大自然計劃(Youth@SGNature),觸及約13萬名青年與兒童,當中約1萬1000人是青年,該局希望每年吸引約2萬5000名15歲至25歲青年參與其中。

中學生體驗種樹、清理海岸等活動,也指導年輕人進行保育和園藝相關活動,親身體驗多項趣味活動與研究項目,例如設計康療花。
03 野外露營
科尼島和烏敏島每年供4萬多人進行戶外教育活動。

城市青年在烏敏島上背著沉重行囊行山,划著獨木舟橫跨10多公里河流,間中還可能穿越泥濘沼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