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ART SG的舉辦地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
下:ART SG展覽現場
今年1月12日至15日,首屆新加坡藝博會(ART SG)在新加坡的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舉行。新加坡,成為一大批圈內從業者的2023「藝術之旅第一站」。
即使是和2022年參展商數量稍有恢復的香港巴塞爾展會,或是和反應熱烈的第一屆首爾弗里茲展會相比,首屆ART SG的參與度也絲毫不遜色,一共吸引了來自30多個國家的150家畫廊參加,是新加坡乃至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藝術博覽會。
對來自中國的畫廊從業者、藝術愛好者來說,這也是疫情3年來首趟往返都不用隔離,「非常絲滑的藝術之旅」。共有15家來自中國內地的畫廊現身新加坡,包括上海的香格納畫廊、沒頂畫廊、德玉堂畫廊、 LINSEED,以及北京的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馬刺畫廊、墨齋等。

最近社交媒體上很火的公共藝術作品《瞬時》,出自新加坡國立美術館策劃的「Light to Night 2023: Here and Now」項目展覽現場
圖片來自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除新加坡藝博會外,持續深耕東南亞本土藝術的第5屆S.E.A. Focus展會在1月6日至15日在新加坡舉辦。同期,城中還有數十家公立藝術館、博物館,和畫廊、私人藝術機構,推出新展及上百場公共藝術活動,很多機構雖然年輕,但是先鋒、個性鮮明。以下是我們精選的10個新加坡藝術打卡點。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2015年開館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 Darren Soh
圖片來自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2015年開館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坐落於市中心。美術館的建築由政府大廈和最高法院大廈兩棟建築改建而來,總占地面積達到64,000平方米。從籌備、改造到最終開館,國家美術館一直受到各界的關注。2015年,開幕僅僅兩周,美術館就迎來了超過17萬訪客。


「Light to Night 2023: Here and Now」展覽現場
攝影:Joseph Nair, Memphis West Pictures
圖片來自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2016年,為了慶祝美術館開館一周年,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組織了第一屆Light to Night藝術節的雛形。2018年,第二屆Light to Night回歸,並發展得更加完整,不但有策展主題「色彩感知」(Colour Sensations),還委任了包括teamLab在內的先鋒藝術家團體進行創作。
2023年新加坡藝術周期間,Light to Night藝術節再度重磅回歸,國家美術館圍繞主題「此刻此地」(Here & Now),聯合了亞洲文明博物館、濱海藝術中心、維多利亞劇院與音樂廳等機構共同呈現了一系列燈光藝術裝置和藝術活動。


Atelier Sisu,《瞬時》
「Light to Night 2023: Here and Now」展覽現場
攝影:Joseph Nair, Memphis West Pictures
圖片來自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在國家美術館前的草坪上,澳大利亞藝術團隊Atelier Sisu創作了大型裝置《瞬時》(Ephermeral)。這些略微反光的巨大彩色圓球,宛如陽光下的氣泡,卻又比脆弱的泡沫更加長久,帶給觀眾沉浸而夢幻的體驗。

菲利斯·弗蘭克,《脈搏》
「Light to Night 2023: Here and Now」展覽現場
攝影:Joseph Nair, Memphis West Pictures
圖片來自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除了裝置,夜間投射在這些藝術機構外牆上的投影,也是藝術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風格迥異的創作投射在古典的建築表面,帶給觀眾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其中,在維多利亞劇院的外牆上,厄瓜多藝術家菲利斯·弗蘭克(Felix Frank)帶來了作品《脈搏》(Pulse)。除了黑白的燈光紋理,弗蘭克還為作品加上了背景音,音調所在的432赫茲,被認為具有療愈、使人平靜的作用。
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
(ArtScience Museum)
2011年創立

位於濱海灣金沙的藝術科學博物館
在ART SG的舉辦地濱海灣金沙,有一座外形像蓮花一樣的特別建築,和濱海灣金沙酒店交相呼應,它就是2011年成立的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建築本身由著名建築師摩西·薩夫迪(Moshe Safdie)打造。作為新加坡首個藝術與科技結合的博物館,開幕當天,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親自到場舉行揭幕儀式。
整個博物館分21個展廳,展廳面積達到6000平方米。自開幕以來,藝術科學博物館與世界各地的知名博物館、美術館、藝術機構合作,帶來高質量的展覽。比如2012年,博物館與安迪·沃霍爾美術館合作,帶來了新加坡世上規模最大的沃霍爾作品展。

帕翠西亞·皮奇尼尼
《The Field》,2018 &《The Bond》(2016)
裝置圖
《Patricia Piccinini: Curious Affection》
澳大利亞布里斯本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
攝影:Natasha Harth
照片由 QAGOMA 提供 藝術科學博物館正在舉辦近期備受關注的澳大利亞藝術家帕翠西亞·皮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的新個展「你我相連」,展示了皮奇尼尼具有標誌性的「神秘生物」。整個展廳呈現超現實風格,藝術家通過創造這些形似變種人或是外形生命的雕塑,來提醒人們關注,在科技時代下,人類與其他物種及整個生態之間的關係。 新加坡美術館 (Singapore Art Museum,簡稱SAM)
1996年創立

新加坡美術館
圖片來自新加坡美術館官網
新加坡美術館創立於1996年,是當時新加坡國家博物館規劃建立的5家分支博物館之一,也是當時新加坡第一家美術館。
美術館的籌建計劃由場館改造開始,建於19世紀的前聖約翰書院(Former Saint Joseph's Institution)被規劃為美術館的新館址。2019年,SAM決定關閉該館址進行維修,預計2026年翻新完成。2022年,美術館宣布將在丹戎巴葛分銷園區域(Tanjong Pagar Distripark)建立全新展廳。這個兩層的展廳空間,讓新加坡美術館成為了這個歷史文化街區的新核心。


新加坡雙年展「Natasha" 丹戎巴葛分銷園空間展覽現場
圖片來自新加坡美術館
將近30年的時間裡,SAM輸出了許多具有影響力的展覽,同時也建立起了自己在東南亞當代藝術上的重要收藏。從2011年開始,SAM還從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The National Arts Council)手中接棒,承接起組織新加坡雙年展的任務。
目前,在SAM的展廳中仍然在展出的是第7屆新加坡雙年展。與以往不同的是,本屆雙年展並沒有主題,策展團隊為這次展覽取名「娜塔莎」(Natasha),策展方式頗為創新,意在觸發一種新的與世界建立關係的方式。

STPI創意工作坊及畫廊
(STPI - Creative Workshop & Gallery,簡稱STPI)
2002年創立

STPI創意工作坊及畫廊
圖片來自STPI創意工作坊及畫廊
STPI創意工作坊及畫廊是新加坡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機構之一,創立於2002年,其前身是新加坡泰勒版畫研究院(Singapore Tyler Print Institu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