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時間 + 50萬人名幣=一張考公門票,值嘛?值!
「考公、考編、落戶和進國企,這些最卡學歷,讀個一年制碩士,入場券就有了。」一位已經被新加坡QS排名前100高校錄取的大四學生直白地告訴我,現在本科學歷進體制內太難了,讀研意味著只要一年的時間和50萬人民幣便能換來一張門票,她覺得很值得。

過去十多年間,中國大量學生赴海外求學,「海歸」成為崗位「敲門磚」,每年選擇國外讀碩士、博士學位的人數都在不斷增長,歸國大軍也在逐年遞增,而且在調查樣本中顯示:歸國的留學生中有近半數進入了體制內工作。
去年,上海公示的2023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第一批擬錄用名單,又不少海外留學碩士畢業生,其中中國香港、英國、新加坡碩士留學畢業生占多數,其他還有澳洲、美國和德國等地區的留學生。
這當中,絕大部分留學生都畢業於QS前100內的院校,有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的LSE、UCL等,根據名單看來,這幾所院校很受司法單位青睞哦,而且像外交部、商務部、海關這類部門,更青睞有留學背景的同學。d
眾所周知,體制內相對於體制外來說,在相對穩定、保障好、社會承認度高等諸多非經濟層面的要素上,都具有難以替代的優越性。
一邊是海歸亦正在擁抱這一場「體制熱」,回國考編已成為留學生群體的熱門選擇,而這一邊學歷紅利期逐漸遠去,碩士文憑日益成為獲得一份好工作的必要條件,體制內要求節節拔高。
「一年碩」逐漸變成了進體制內的捷徑,一年碩士入場券就有了,歸國人才政策享受,各省市的落戶人才補貼同樣享受。
Advantage 海歸考公的優勢

學制短,起步早
新加坡碩士通常是一年制的,而中國碩士通常需要讀2-3年,也就是說可以比同期中國碩士早畢業1-2年,早工作可以擁有更長的工齡,要知道體制內,工齡往往會和職級掛鉤,直接影響到晉級和收入。
另外,考公內卷也很嚴重,早準備一兩年,也多了「試錯」的機會。
應屆生身份
由於海外留學生學制及畢業時間跟中國迎接畢業時間不同,理論上,根據留服中心規定,是否為應屆生由用人單位決定,而根據《中央機構及其直屬機構考用公務員報考指南》中對留學生應屆身份的認定方法:
「2020年1月1日至面試前去的國外學位並完成教育部門學歷認證的留學回國人員,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可以報考僅允許應屆生報考的職位。」
也就是說,1-4月畢業的留學生可以以應屆生身份參加三次國考,5-12月畢業的留學生則有兩次機會。當然,具體以用人單位的要求為準。
名校可以「走捷徑」
海歸想進入體制內,除了常見的公務員考試、事業編考試,還有選調生考試和人才引進等途徑。公考對於學歷背景相對寬鬆,但每年競爭都很激烈,而「人才引起」就不一樣了。
人才引進的考試相對容易,但對學歷背景有很高的要求,通常要求QS前100內,一般不用筆試,面試過了就是事業編,這也太香啦。
Note 海歸考公注意事項

學校是否在中留服認證了
考公考編會要求提供雙證:教育部中留服出具的學歷學位認證書、學校畢業證,兩者缺一不可。
留學前,一定要先做好調查,所申請的大學是不是受中國教育部認可的,如果沒有,就等於讀了「野雞大學」又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專業是否適合考公
一句俗話「考得好不如報的好」,如果計劃畢業後考編,選專業時就要特別注意,專業適合考編就等於贏在了起跑線上。
有些地區的公務員和事業編制招錄考試對專業有嚴格要求,在選崗的時候,要求報考人員學歷認證證書上的專業應與職位表要求專業嚴格對應,然而國外大部分專業的劃分與名稱跟國內很不一樣,二者往往做不到字字對應。這也增加了海歸報考公務員的難度,這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提前致電向報考單位解釋確認
從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位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碩士畢業的同學介紹:「有的單位比較好說話,看著名字差不多就過了,有的單位可以用碩士學歷加本科專業報考,但還有一些單位要求提供專業證明,證明你學的專業和國內一樣,這個證明非常難開。」
另外體制內招考,特別青睞一些專業:人文社科、計算機、法律、財經、管理類,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在報名的時候有更多的崗位選擇,招錄人數更多,考上的幾率也更高。

但其實也有專家指出:中國出國留學的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隨之帶來的是從「學歷社會」走向「能力社會」,受教育者應該基於個體能力、素質的提升來規劃學業發展、教育選擇。
因此留學生在選擇海外留學時,不光是要考慮申請的國家好壞、申請的學校名氣高低,也要更加重視培養個人的實際工作能力、實習經驗、工作技能對你今後的工作會更有幫助。
出國讀書,不一定會比別人有更大的成就,但可能會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留學需要根據自身需求,去做好相應的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國家、學校、以及專業課程。
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