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椰吐司
兩片烤得焦脆的麵包,裹上冷凍牛油(也稱 「黃油」),外加厚厚一大抹以椰漿椰果和雞蛋烹煮調製而成的濃郁咖椰 (kaya) 醬,最後再搭配一杯香醇的咖啡或奶茶,便組成了新加坡堪稱完美的經典早餐一一咖椰吐司(Kaya Toast)。


咖椰吐司不僅可作早餐,當下午茶享用也是十分合適的。另外,要給咖椰吐司錦上添花,別忘了配上兩顆半熟的流心蛋,爆漿的軟嫩蛋黃與半透明的順滑蛋白當然也少不了黑醬油和胡椒粉提味。烤吐司的香酥口感,和著入口即化的甜膩橄欖綠咖椰醬以及厚厚一層牛油香,再蘸著黃澄澄的鮮美半生熟蛋液一起入口;多層次滋味相得益彰,融合得恰到好處,堪稱人間美味。
估計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經典套餐。其實除此之外,咖椰吐司還有很多「花樣」。

黃油砂糖烤吐司
不喜歡咖椰醬的口感,可以試試白糖版,顆粒分明的砂糖和香軟的黃油,會有很奇妙的口感
咖椰芝士烤吐司
剛才換掉的是咖椰,這次把黃油換掉了,芝士與咖椰醬碰撞出別樣的火花


芝士法式吐司
這個據說好像鹹蛋餅,味道應該比較特別
咖椰花生吐司
不想吃黃油,那就試試花生醬吧,吃完唇齒留香

烤吐司一般偏干,所以還有兩款人性化的蒸吐司,也值得一試。
國民早餐的締造者一一黎亞坤

說到咖椰吐司,那就不得不提它的創始人黎亞坤。1926年簡陋的中國海南島碼頭,15歲的黎亞坤提著一口黑木箱,手忙腳亂地擠上一艘民船,船隻搖晃帶來的暈眩還未退去,雙腳已踏上了陌生的土地,舉目無親的他,先在海南人聚集的地方住下來,經過同鄉的介紹,在一家咖啡店當小夥計。
亞坤手腳利落,腦袋靈光又肯吃苦,很快便掌握了煮咖啡與做早餐的竅門。充滿企業家精神的他就與兩名同鄉一起在直落亞逸灣開設了一家咖啡檔,自己當老闆。後來同鄉覺得咖啡檔不能賺大錢,於是轉做別的生意,唯有亞坤堅持了下來。
25歲的亞坤在1936年回鄉娶妻,妻子調配出的咖椰醬配上剛出爐的麵包,使得亞坤的生意更上一層樓。亞坤買咖啡豆回來自己加工,在咖啡豆里加入牛油和糖,用木柴細火慢慢烘烤出香噴噴的咖啡豆,創造出了風味獨特的咖啡與咖椰麵包。
當年為了在清晨5時準時開店,亞坤經常在店裡的木桌上休息。他敬業樂業,即使遇到脾氣不好的客人,也是聳聳肩繼續埋頭苦幹,他在百忙中不忘常帶笑臉,並為喜歡閱讀的顧客留一份報紙。遇到貧寒的,他也慷慨施捨,更不吝嗇給熟客賒帳,所以亞坤60年烘焙出來的濃濃咖椰咖啡情,不僅是濃濃的咖啡香,更是暖暖的人情味。
最後,再來科普下新加坡飲料的冷知識,在新加坡本土咖啡店,茶叫做「Teh」,咖啡則叫做「Kopi」。新加坡的咖啡和茶都有一套系統的叫法,比如:Gao是少加開水的比較濃的咖啡或茶,Gao是台語的「厚」;O是台語的烏,這樣的咖啡是只加糖不加奶;C則是加煉奶,C代表煉奶品牌Canation;而O Konsong是無糖無奶的飛沙走石款,因為Konsong是馬來語裡零的意思,Siew Dai則是少糖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