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目睹了新加坡
街頭出現這樣駭人的場面

一群印度人在遊行
隊伍里不時穿插著
渾身刺穿鐵鉤和鋼針的人

不知道的遊客都被嚇到了
還以為是什麼獵奇表演
其實昨天是個印度教的節日
叫做大寶森節Thaipusam

大寶森節是印度教徒們
祈福、還願與感恩的
一次年度盛會
最吸引人的莫過於
一年一度的大型繽紛遊行

大寶森節的儀式從清晨開始
昨早(1月21日)約7時起
超過8000名信徒
參加今年的大寶森節遊行

走在前面的信徒會攜帶
一壺壺牛奶及木製的卡瓦第 (Kavadi)
Kavadi 卡瓦第
在淡米爾語中,「卡瓦第」 (Kavadi) 的字面意思是「每一步都要捨棄」。

半圓形鋼製或木製卡瓦第需要信徒在整個遊行途中一直抬舉著。卡瓦第帶有可讓信徒平衡架在雙肩上的橫木,其上裝飾有鮮花和孔雀羽毛,有些卡瓦第上還帶有鐵刺刺進信徒的肉體。

卡瓦第最重可達 40 公斤,高度可達 4 米。
遊行什麼不是重點
看點在於教徒會把帶很多刺的東西
扎進肉里,帶著走

有些信徒會用扦子刺穿舌頭
扛抬著裝飾有鮮花和孔雀羽毛
並可平衡架在雙肩上的木製卡瓦第

看看這位女信徒在別人的幫助下
刺穿舌頭

完成後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針刺舌頭、額頭插針
鐵鉤皮膚鋼針穿雙頰
聽上去都覺得疼!

據說透過這種自虐式的刺穿
讓身體感到的痛楚
能夠洗清罪孽

(正在進行刺穿)
在新加坡,通常信徒們會從
斯里尼瓦沙柏魯馬興都廟出發
(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

斯里尼瓦沙柏魯馬興都廟 供奉著穆魯干神 (Lord Murugan) 的丹達烏他帕尼興都廟的廟塔十分迷人 —— 上面鑲嵌有 48 塊精雕細刻的玻璃板,它們的角度能讓日出和日落時的陽光從各方向照射進來。
一路遊行到位於坦克路的
丹達烏他帕尼興都廟
(Sri Thandayuthapani Temple)

丹達烏他帕尼興都廟 新加坡最古老的的興都廟廟塔設計精巧,上面雕有各種神像和神獸像,是新加坡興都教徒最引以為豪的廟堂。它是新加坡最具辨識度的地標之一。
行經實龍崗路
全程約4.5公里

一路上還會載歌載舞
堪稱一大盛事
為了讓信徒能夠不被打擾
安心遊行
途徑的路段進行了封路
多輛BUS臨時改線繞道
足以說明這項盛事的重要性

與往年不同的是
信徒步行的路上
多了手持印度傳統鼓
沿途奏樂遊行的打擊樂手

新加坡政府於1973年以防止不同群體間的競爭導致公共騷亂為由,頒布條例禁止任何信徒在遊行時奏樂,直到2016年才放寬條例,在原有的音樂播放安排上,沿途設置現場演奏處,但鼓手仍不能全程跟著信徒走。今年,條例進一步放寬,樂手可使用傳統印度鼓,沿途為信徒伴奏。
背負kavadi信徒說:
「走完這條路需要體力和耐力
音樂能讓我們更集中精神地完成這件事。」
平均每五隊背著針座kavadi的信徒
就有一組人有鼓手跟著大隊

只見渾身扎滿鋼針和鋼線的信徒
跟著遊行樂手打鼓
或吹奏笛子的節拍時而前進
時而在原地起舞

信徒們要徒步走完這 4.5 公里
親友們則在一旁吟唱聖歌和禱詞
給信徒們以支持和鼓勵

不是所有參加大寶森節遊行的人、
都要極端地背著鋼針卡瓦第
很多卡瓦第不帶鐵刺

女人們通常也只是攜帶一壺牛奶
對興都教徒而言
牛奶是象徵著富足與豐饒的最佳供品

遊行隊伍抵達丹達烏他帕尼興都廟
(Sri Thendayuthapani Temple) 時
信徒會將盆中的牛奶灑向
蘇巴馬廉神 (Lord Murugan) 像
以表供奉和尊崇

(蘇巴馬廉神)
大寶森節通常落在滿月份
旨在紀念印度戰神穆盧干
在神聖的遺囑下以美德的名義
殲滅了三頭惡魔

在這一年一度的節日裡
世界各地的興都教徒
都會參與這神聖的宗教慶典
馬來西亞
大寶森節被列為馬來西亞的
公共假日之一
在馬來西亞黑風洞
更是有聲勢浩大的活動

看看這人山人海的場面!
黑風洞那座巨大的金色雕像
就是興都教徒供奉的
蘇巴馬廉神 (Lord Murugan)
印度
而大寶森節在發源地印度
更是傳統的節日了

無論是印度的村莊

還是城市
所有的興都教徒都會盛裝慶祝
當然也少不了刺穿項目
新加坡 三大印度教廟宇
信奉印度教/興都教(Hinduism)
的人占新加坡人口的5.1%
信徒絕大多數是印度族
印度族人口中近六成的人信奉印度教

印度教廟宇的建築藝術
以瑰麗多彩著稱
大門處滿布雕像的塔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