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目前全球最受歡迎的移民國家之一,安全宜居的生活環境、媲美英美的教學質量、中英雙語的語言優勢、親民和諧的法治國家、健全完善的經商政策等,都是新加坡這個發達島國吸引眾多外籍高凈值家庭的重要原因。熟悉或喜歡新加坡的朋友都戲稱新加坡為「小坡」。
最近10年,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權(俗稱綠卡/PR(Permanent Residence))也是出了名的難獲批。今天就來扒一扒,拿新加坡綠卡的難度到底在哪兒?
▌1.為什麼水漲船更高
正因為各方面綜合優勢突出,新加坡一直備受全球華人的關注。尤其是對重視繼承傳統教育精髓的中國家庭來說,新加坡的留學和移民優勢相較於歐、美、澳等國更明顯。這幾年更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高凈值家庭鎖定移民新加坡。

6月5日,貝恩公司和招商銀行在深圳聯合發布《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群規模達到197萬人,全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達到190萬億人民幣,中國私人財富市場增速較往年放緩,但仍具增長潛力,預計到2019年底將突破200萬億大關。
想拿新加坡綠卡身份的中國家庭越來越多,申請人的實力越來越優越,競爭也就日趨激烈,獲批的難度自然是逐年增高。

(2007-2017年新加坡獲批公民和綠卡的人數簡報)
從新加坡政府歷年來批覆綠卡的數據可以明顯看出,從2009年開始新加坡政府大幅度削減了綠卡的批覆,實際上隨著新加坡近10年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每年的申請人數一直在遞增。申請新加坡綠卡的人高居不下,每年被拒的又不肯離開或放棄,來年「再戰」,越挫越勇的申請家庭大有人在。被拒3-5次以上的人最終獲批時喜極而泣,新加坡這張綠卡的含金量只有為之奮鬥過的人才知道,真的是值得擁有。

新加坡政府在2018年批覆的綠卡有32,700張,幾乎每個工作日平均有一百多人獲批。這個數字乍看上去好像還不錯,拿新加坡綠卡似乎也沒那麼難。再看看最近幾年每年約十萬人向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ICA)提交綠卡申請,獲批率僅有30%左右。
▌2.政策批覆綠卡的審核更加嚴格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新加坡曾經有過「送身份」的歷史。那是1997年香港回歸前,新加坡政府為了吸引香港的高端金融人才,對香港人短暫開放了一段黃金期。試問中國有幾次香港回歸?在2000—2010年,新加坡引進外資的政策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本地勞動力供不應求。於是這個高度開放的國家敞開大門吸引外來人才,包容和接納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新移民,直至他們在此安家落戶或者接家人一起安居樂業。這一代新移民不僅為新加坡的繁榮貢獻了力量,也有力助推了經濟的多次轉型,是新加坡政府珍惜和感恩的一份子,能回饋給他們的便是新加坡養老福利的優惠,以及惠及下一代的優質教育資源優先國民的政策。
鑒於外來優質移民補充的勞動力充沛,自2010年開始,新加坡的移民政策就開始逐漸收緊了。在2010年—2018年的8年時間裡新加坡政府批覆了27萬張綠卡。而這段時間裡拿到綠卡的人數,和2007年—2009年三年的人數是相當的!這足以說明新加坡政府在吸引新移民這件事上越來越謹慎了。在審批綠卡的時候,新加坡政府除了關注現有的實力以外,也越來越看重新移民的未來發展潛力。是否能持續為新加坡做貢獻,而不是局限於短期急功近利的效益。
影響新加坡移民政策收緊的更直接原因是2011年的大選,新加坡公民因不滿移民數量增長太快,導致生活舒適度下降等原因,例如:獲批綠卡的新移民基本都是有5-10年經濟基礎的家庭,對政府組屋的需求引起房價上漲。間接導致原本大學畢業2-3年,就可以考慮結婚買房生子的新加坡年輕人,不得不再等2-3年。在只獲得了民眾60%的支持率,以及移民數量增長太快帶來的一系列影響下,特別是動搖了國家的生育大計,新加坡政府慎而又慎地逐步收緊了移民政策。經過幾年的調整,在2015年大選,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又重新獲得了近70%的支持率。

新加坡的移民政策從根本上來說,是由每一張手握選票的公民來決定的。而公民的整體素質,來過新加坡的人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即使歷年來的生育率還不夠理想,新加坡政府也不會放開移民政策來應對人口負增長的壓力。雖然新加坡政府一直需要加強其人力資源以實現持續的經濟增長,但吸引優質的新移民,對新加坡具有更重要的戰略意義,重質不重量的移民政策才是新加坡得以穩定發展的長久之計。
▌3.投資移民的門檻
新加坡並不缺少申請人,也並不只看重申請人的經濟實力。對很多習慣「給錢就能移民」的人來說,拿新加坡綠卡難度無疑是始料不及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曾在2004年推出針對於全球高資產群體的投資移民政策——金融投資者計劃(FIS),該計劃曾經是新加坡投資移民首選項目。申請人只需提供超過2000萬新幣的個人名下資產證明,以及將至少1000萬新幣的投資交由設立在新加坡並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核准的金融機構進行託管(其中200萬可用於投資),就可以申請綠卡。
但在2012年4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取消了這個政策,開始更加注重對申請人商業背景的要求。
同期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推出的是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GIP),投資額從100萬新幣(2005年),增加至150萬新幣(2009年),直至現在的250萬新幣(2011年),還要求申請人具備的條件有:上市公司高管或在創業公司持股30%以上,且公司最近3年的年均營業額必須達到至少5000萬新幣(2.5億人民幣)。GIP是在FIS之後新加坡主要的投資移民通道。

需了解更多GIP相關信息,請諮詢顧問
(微信號BaoHe0065)
如果是一般的移民國家,1250萬人民幣的投資額加上經商背景,基本是可以穩拿綠卡的,但在新加坡卻還有附加的面試要求。被拒的「鳳毛麟角」苦不堪言,無處話淒涼。但心中對新加坡還是念念不忘,這就是新加坡的魅力,不在於大小,是實力打造的魅力!
在GIP目前的兩種方案中,雖然對申請人的學歷、背景要求一樣,投資金額也一樣,但方案A(投資商業實體)能為新加坡帶來實質性的本地就業,也讓投資人覺得比方案B(投資基金)更能把控風險,因此更受新加坡政府認可。近兩年,通過方案A提交的綠卡申請批覆成功率遠高於方案B。
大部分能滿足GIP計劃要求的投資人或企業家,年齡都在45歲以上,經商經驗的豐富(才)與之相輔相成的實力(財),是成功獲批綠卡的重要原因。

由於在新加坡有65%的本地就業機會都是由中小企業提供的,所以在2012年之後,新加坡政府就開始鼓勵更多外來的年輕企業家成立中小企業。為了吸引更多在中國有成功創業經驗和投資背景的企業家和投資人,新加坡政府提供了相較於GIP的申請條件更靈活的移民通道——創業投資移民(EntrePass)。詳情可瀏覽新加坡人力部網站(www.mom.gov.sg)或添加保和顧問微信號BaoHe0065進一步諮詢。
適合創業投資移民的企業家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都更有發展潛力,如果更有意願融入新加坡,那將是新加坡求之不得的,尤其是有兩個及以上適齡兒童的高凈值家庭。第一代新移民為新加坡解決了本地就業的民生大事,那麼留住下一代,並為之提供稀缺的政府教育資源,便是新加坡政府要考慮的結果,綠卡申請獲批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從這一系列投資移民政策的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吸引新移民的主要目的是:讓更多投資人和企業家轉向可以在商業領域為新加坡創造更大的價值,特別是能提供就業機會的GIP計劃中的方案A和創業投資移民(EntrePass)。
▌4.綠卡批覆標準不透明
不知道是不是新加坡的精英政府深諳大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思維模式,新加坡政府批覆綠卡的條件或要求是絕密檔案,誰也不知道。除了多年研究政府移民政策變化趨勢的專業機構,一般人也僅是聽說誰「又被拒了......」,聽說誰「居然批啦?!」。不問原因已經是習以為常。
從保和歷年遞交的綠卡批覆結果來看,新加坡在審批時,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
申請者的年齡
經商經驗或投資人背景
對新加坡經濟的貢獻
是否有意願融入本地生活
......等等。
按照保和的申請經驗來看,遞交申請時雖然沒有明確條件和要求,但新加坡政府對申請人的期望和趨勢還是可以把握的。一旦保和的資深顧問團隊了解了申請人各方面的資質,就能評估出是否有可行性移民方案,直至為成功獲批綠卡保駕護航。
▌5.難度高眾所周知,很多人躊躇不前
基於「綠卡難拿」的傳說由來已久,很多人會對移民新加坡的難度過分解讀,一小部分投資人和企業家對新加坡綠卡望而卻步。其實只有知已知彼,才能做出是知難而退還是迎難而上的判斷。如果您已經鍾情於新加坡,且有一定的經商經驗和投資背景,歡迎您直接添加我們的顧問微信號(BaoHe0065),免費評估有沒有移民新加坡的可行性方案。
所以,先不要糾結於獲批綠卡的成功率,只要您具備一定的條件,且願意調動資源來配合獲批新加坡綠卡,那還有什麼事能難倒我們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