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到藝術家手上瞬間被注入靈魂,變廢為寶非「浮雲」...
最近,新加坡不少小夥伴在議論國內垃圾分類罰款的事兒...
這種關係到居民生活的事情絕對是一個熱議的焦點,可以說,國內垃圾分類絕對是大勢所趨,必須為之的事情!
不少網友也分享了新加坡的垃圾分類經驗...
新加坡地小人多,固體垃圾自然是一直處於增長顯著的狀況,因此國家環境局急需制定出一套全面的垃圾回收並處理的系統,以有效打破這種狀況。
新加坡將全境分成七個區域來處理生活垃圾,然後統一招標,引來了垃圾收集商投標。當下,共有4個垃圾收集商持有許可證,為居民服務,居民則支付相應的費用。另外,新加坡還有300多家註冊的工商業垃圾收集商,只針對工商業垃圾,企業有自行選擇的權力。

(圖:來源自網絡)
不過今天不分享新加坡的垃圾分類經驗!
主要看看英國...
2018年3月初,英國白金漢宮宣布了新的垃圾處理計劃,英國女王下令禁止在王室內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瓶,正式向塑料宣戰。
英國皇家以自身作為表率,向公眾示範降低塑料垃圾污染的決心。
皇室如此積極對待環保,首相自然是要恪盡職守。
英國前首相特雷莎·梅也在任期間宣布要在25年內淘汰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廢棄物,包括引入 「塑料瓶回收機」、鼓勵零售商減少塑料製品應用的政策。

(圖:來源自網絡)
雖然現在梅姨已經辭職了,但環保這事兒是不會被阻斷的,新首相鮑里斯自己也同樣是位環保達人,當年他在擔任倫敦市長期間,就推行過「鮑里斯單車」,將來不出意外,相信野獸鮑里斯也會以實際行動向皇室禁塑令致敬。
所以,在英國坊間有這樣的傳言——
英國有一種強迫症叫垃圾分類...

(圖:來源自網絡)
而英國的藝術家們給是把垃圾分類玩出了新花樣,絕對是化腐朽為神奇...
一起欣賞下吧!
這是英國藝術家 Julie Alice Chappell使用廢棄的電子垃圾製作的機械昆蟲!


(圖:來源自網絡)
簡·帕金斯用來自慈善商店銷售和回收的小體積塑料如紐扣、小珠子等,創作了一幅幅令人驚嘆的藝術作品...



(圖:來源自網絡)
Ben Wilson 為了遮蔽人們吐在橋上的口香糖垃圾而創作的覆蓋作品!



(圖:來源自網絡)
這些作品素材來源於廢棄紙杯、丟棄的紐扣小珠子、用過的電子垃圾、還有吐在地上的口香糖......搖身一變,就成為了閃閃發光的藝術品。
這不僅是資源的回收利用,更是一種英國人看待垃圾的新視角。
在垃圾分類這條道路上,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不管過程中有多少困難,垃圾分類的環保理念已深入人心。
對此,各位看官怎麼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