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中國之外,唯一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也是我國的「近鄰」,不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中國人對新加坡應該是非常了解的,但是恰恰「燈下黑」,一些中國人對新加坡是「不了解」的,從他們對新加坡的種種「誤會」,就可以看的出來。

「家天下」
「家天下」在中國有著濃厚的「群眾基礎」, 看到新加坡李氏兩代「總理」,一些中國人就聯想到封建社會和今天的朝鮮、台灣地區等地方,把她與金氏政權、蔣家天下進行類比。「家天下」的特點是老子傳位給兒子,新加坡也是「老子傳位給兒子」的,所以說新加坡也是「家天下」,故有人把新加坡說成「李加坡」。連美國的一個著名媒體也「相信」這個「說法」,並且在媒體上「公開報道」說新加坡是「家天下」。
1994年,美國的著名媒體《國際先驅論壇報》在發表 《所謂的『亞洲價值觀』往往是經不起考驗的》這篇文章 中稱,新加坡目前也存在著中國傳統的「王朝政治」。由於這句話隱射新加坡在搞「家天下」,引起當事人的強烈不滿。
《國際先驅論壇報》很快刊登了道歉啟事,聲明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吳作棟、李光耀和李顯龍三人還是以誹謗罪名對該報進行了起訴,法官宣判此案報社敗訴,三名原告人得賠償款:吳作棟總理35萬元(新幣)、李光耀資政和李顯龍副總理各30萬元,賠償總額為95萬元(約 65萬美元)。此事雖然發生在多年前,但是至今這個「看法」卻在國人的腦海里「根深蒂固」。

其根本原因是他們根本不了解新加坡的「用人制度」, 那麼到底新加坡是不是「家天下」呢?
首先從制度上來說,新加坡沒有「家天下」的土壤。新加坡屬於資本主義制度,而且存在反對黨。李光耀即使想把位子傳給兒子,選民如果不投票,他也沒有辦法,總不能強迫人家投兒子的票吧。而且在2015年,李顯龍再次當選為總理時,李光耀已經去世了。
新加坡「用人制度」是延用英國的制度,主要是議會選舉。每隔幾年進行一次議會大選,各個黨派及個人都可以參加競選,由得票多數的(議員)的政黨組閣,目前新加坡存在反對黨,而且有一定的影響。由於「人民行動黨」在新加坡深得民心,所以近幾十年來「人民行動黨」的得票率都遙遙領先,一直處於「執政」的地位,也可以說是長期是「一黨專政」。
新加坡的選舉要求每個公民都必須參加,而且絕對不允許任何人及組織「干涉」選民的「意願」。議員是當官的首要條件,如果議員「落選」,你即使「本事」再大,也進入不了內閣。如「人民行動黨」的一員「大將」楊榮文,曾經擔任多年的部長,在前幾年的一次大選中,由於他所在的選區反對黨實力太強,導致他沒有選上議員,所以部長也自動「免掉」了。
第二是從新加坡的國情來說,它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不要說「家天下」,連「華人天下」也談不上。國家實行的是多元種族的政策,領導層由多種民族人員組成,從建國50多年的情況來看,總統是由華人、印度人、馬來西亞人輪換擔任,政府部門的副總理及部長,不少也是非華族的人擔任。考慮周圍環境,外交部長一般也由非華族人擔任。不過,總理由於華人多,非華族人很難當選上。
第三從用人的情況來看,「家天下」是任人唯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是新加坡由於領導壓力大,國家實行的是「精英治國」政策,而且廉政搞得好,以權謀私基本上不可能,所以想貪的人不想來,無能的人不敢來也上不來。

新加坡在用人上可以說基本做到了任人唯賢,不拘一格降人才。政府在世界各地尋覓人才,重點是高校畢業生。新加坡高層領導人基本上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如副總理尚達曼,原來是律師,外交部長維文,原來是醫生,都是非華族,後被挖到政府部門,著名「智囊」鄭永年,也是中國北京大學畢業,後留學美國,被新加坡「挖來」的。而且一些精英並不想當官,政府想挖也挖不過來。著名的南洋理工大學的校長,長期聘用外國人擔任。
第四從李光耀的家庭來看,李光耀的愛人柯玉芝。兩人是劍橋法律系同學,一直從事律師工作,雖然經常陪同李光耀出國訪問,但是未在政府部門擔任任何職務。李光耀的弟弟妹妹也沒有在政府任職。李光耀有兩子一女,長子李顯龍現任總理,兒媳婦何晶是新加坡淡馬錫公司總裁。次子李顯揚曾是新加坡電信公司的執行長,現在是星獅集團(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和果汁製造商)的非執行主席和新加坡民用航空局局長。女兒李瑋玲是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最近極受關注的李光耀孫子李繩武,雖然出類拔萃,但是沒有從政。李顯龍明確表示,本屆到期他就不幹了,新總理將在現在的政府領導層中遴選,他的家族不會再出第三位「李總理」。
第五是李光耀沒有搞「終身制」。李光耀對自己曾經「約法三章」,即:敢作敢為、誠實廉潔、當好第一公僕。作為開國總理,他完全可以搞「終身制」,但是在1990年67歲就交班了。交班完全可以交給兒子,當時李顯龍38歲正是年富力強。他卻交給了「外人「 。很多人認為李顯龍是接班人,但李光耀堅決反對,李光耀說,總理這份工作不是私人財產,不能傳給兒子。吳作棟擔任了總理14年後,他決定退下來,讓李顯龍接班。李光耀說,我沒有叫吳作棟這麼做,吳考慮他接班時是50多歲,當時李顯龍也是50多歲了,而下來顯龍還須找個接班人。何晶的職務,也是吳作棟任命的。李光耀曾經說過:「我對他們(親屬)任何一個人從政與否都沒有興趣,如果他們有意從政,我希望他們真的具有從政的能力和品格,否則只會敗壞李家的名聲。」
又說:「如果他們對政治不感興趣,逼他們從政的後果將是很可怕的。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在新加坡全國內,沒有李光耀的塑像、沒有李光耀的題詞,貨幣上沒有李光耀的肖像,廣播里沒有歌頌李光耀的歌曲,沒有歌頌李光耀的政治標語口號,他一輩子沒有一點「桃色新聞「,沒有殺過一個政敵,全家人都沒有」隱私「,女兒的年齡、情感,兒子的身體健康狀況,都隨時可以公開。特別是他在生前,反覆說要把故居拆除,哪個「家天下」的皇帝這麼做過?
第六是李顯龍從政是自己的選擇。在他劍橋大學留學期間,成績優異,老師發現他有數學天分,勸他研究數學。他回答說:「我必須回家,我已經加入了新加坡武裝部隊,而我父親又是一國總理,如果我不回去履行我的義務,將對不起我的國家和我自己。我要回去,為新加坡獻一份力。」他從基層做起,一步一步地升上來了。在李顯龍擔任總理後,沒有一個部長懷疑過他的能力,而且他精通三門語言,下一屆的總理很難找出這樣的人才。李光耀曾經說過,如果不是我干總理,李顯龍可能早就擔任總理了。
中國有句古話,內舉不避親,美國出了布希父子兩代總統,新加坡為什麼不能出父子兩代總理?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領導人一般至少要經過「三道關」:
第一道關是「人民關」,官員首先必須由選民選舉為議員,所以每個官員,在大選時「如臨大考」,過不了關就「自動淘汰」;
第二道關是「黨派關」,贏得多數席位的黨派成為「執政黨」,有誰來組閣,必須經過黨內反覆討論並且廣泛徵求多方面的意見,一般由執政黨的「秘書長」擔任總理的候選人,誰來接班,首先在黨內要當選為「副秘書長」「副秘書長」只設一人;
第三道關是「內閣關」,在內閣各個部長之間再進行「討論」,選舉推薦總理人選。目前新加坡的候任總理王瑞傑,就是通過了「三關」,才明確為總理「接班人」的。
李光耀退下來的時候,並沒有推薦吳作棟為總理,而是推薦陳慶炎為總理候選人,但是沒有通過「黨派關」和「內閣關」,黨內和內閣大部分人支持吳作棟為總理,李光耀自然尊重大家的意見,並且說服兒子李顯龍,繼續留在內閣支持吳作棟工作。另外,李光耀曾經推薦自己的女兒李緯玲參政,吳作棟等人認為李緯玲不適合參政,並沒有採納李光耀的建議。
新加坡是不是「家天下」, 當事人最有「發言權」。新加坡告美國媒體的第一原告,不是李家父子,而是吳作棟,得到賠償款最多的也是吳作棟。按理說,媒體影射新加坡是「家天下」,侵犯的是李家的聲譽,與吳作棟沒有關係,吳作棟出面作為第一原告,此舉本身就說明新加坡不是「家天下」,如果《國際先驅論壇報》能夠找到新加坡是「家天下」的證據,還會敗訴賠款嗎?可見,有關新加坡是否是「家天下」的事,在法律上早已蓋棺論定。一些中國人把新加坡看作「家天下」,確實是對新加坡了解的不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