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 2018年新加坡的GDP 實際增速達到了3.2% 人均GDP更是達到了6.4萬美元 而同期美國的GDP實際增速為2.9% 人均約為6.25萬美元 這樣的資料成功引起了 美國媒體的注意 CNBC電視臺專門拍了一個節目 《為什麼新加坡這麼有錢?》在YouTube的播放量已經 超過了140萬次 屬於超高流量的視頻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新加坡是個有錢的國家
可不是椰子自己瞎說的
這是有資料 有 實錘 的!
2018年新加坡的 人均GDP
超過了老大哥 美!國!


女主持一上來就說
儘管新加坡是個小國家

新加坡
亞洲第二小的國家
國土面積721.5 km²
但是新加坡的人均收入
是跟德國,日本等
老牌發達國家齊平的
這是怎麼辦到的?
要從新加坡的歷史講起了

新加坡臨近麻六甲
是亞洲通往歐洲的必經之地
200年前新加坡是個荒涼的小島

1811年夏天
英國人湯瑪斯•史丹福•萊佛士
(Thomas Stamford Raffles)
相中了這塊地方

新加坡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和重要的貿易口岸

和別的移民地不同
新加坡即使在獨立建國之後
也一直 和英國保持密切的來往
獨立後的新加坡決定
繼續發揮地緣優勢
對全世界開放做生意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
亞洲的中國香港、中國臺灣、
新加坡和韓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
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

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
一躍成為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
被稱為「亞洲四小龍」


開放的經濟是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
政府的重度參與

建國之初新加坡社會
面臨很多問題比如說
罷工和住房
"李光耀下定決心,要讓新加坡每個家庭都有真正的資產讓他們去保護,尤其是住房。」

著名的新加坡建屋局成立了
開始了建造舉世聞名的
公共住房系統HDB組屋
為國民建造品質好的可負擔的房屋


六十年代只有 9%的人
住在公共住房裡
如今新加坡 80%的人
住在HDB組屋裡


新加坡還不遺餘力地
吸引外資來設廠設公司
新加坡的失業率 從建國初14%
降到現在的4.5%
到了80年代
新加坡已經成為區域製造中心
曾經是電腦硬碟的最大製造國

但是到了今天
製造業只占了20%的GDP
新加坡發展出更多產業

新加坡的GDP幾十年間一路高歌
但是其中也有過幾次短暫的經濟衰退
每一次新加坡戰勝衰退後
都會迎來GDP的高漲
顯示了 政府的應變能力

例如新加坡在1985年前後
有過小小的經濟下滑
叫做」first post-independence recession「

政府做出了一系列改變
比如說把電信等國有企業私有化
讓其更有競爭力
並且進一步開放服務行業的限制
讓金融和保險業欣欣向榮

到了2017年,新加坡的
金融服務業占了GDP的70%
而且不斷吸引更多的大企業
在新加坡設立總部

現在新加坡被評為
「世界上第二商業友好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