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可以稱得上是全球範圍內的選舉年。看看最近在國際圈上「時盛」的多國大選就知道了。
2月奈及利亞,3月烏克蘭,4月印度尼西亞、印度、以色列,5月歐洲議會,6月瓜地馬拉,10月加拿大議會、阿根提、希臘、玻利維亞,12月突尼西亞。而這場幾乎席捲了全球範圍的大選之風,似乎也沒放過亞洲小紅點——新加坡。
雖然,官方還沒有正式放出大選時間,但是之前的種種跡象總是讓人忍不住要捕風捉影地揣摩一番。並且因此流傳出多種坊間傳說。
01
大選時間
最具爭議性的問題之一就是新加坡下一屆大選的時間。李顯龍總理曾在出席首屆「彭博創新經濟論壇」的歡迎晚宴上受到詢問。
主持人彭博社總編輯約翰·米思偉(John Micklethwait)問:「新加坡明年(2019年)慶祝開埠200周年,政府是否會視這個時機為利好因素提前舉行大選?」
對此總理只是不動聲色地「打了個啞謎」。他只回答說「凡事皆有可能」。

而事後本地媒體曾就此採訪多個本地學者和政治觀察家,其中就有學者認為「明年舉行大選相信也會在明年下半年。如果明年沒有舉行選舉,那幾乎就可能會在2020年上半年之內」。
除外「內閣改組」的時間也是備受關注,因為通常在新加坡大選前都會進行內閣改組。內閣改組將預示著大選即將來臨。
而作為「大選」的前情鋪墊曾有記者追問王瑞傑:「什麼時候內閣改組?」而王瑞傑也只表示「很快」,但拒絕透露具體時間和細節。
02
總理人選
按照「歷史的軌跡」來看,新加坡一直都是人民行動黨執政。而歷任人民行動黨的第一秘書長都會順理成章出任總理職務。於是話題的焦點就集中到了去年出任人民行動黨第一秘書長的王瑞傑身上。
但是目前王瑞傑在內閣中任職的是財政部長,所以坊間普遍認為王瑞傑將在接下來的內閣改組中出任副總理一職,以便在未來接任總理之位。但是很快這個「坊間傳聞」已被華麗證實!

隨著四月底李顯龍總理的宣布,財政部長王瑞傑升任新加坡副總理,有且也是唯一的副總理。這也明確意味著王瑞傑幾乎就是下一任的接班人了。也就是新加坡建國以來第四任總理!
03
新移民
關於這個坊間傳聞的種種猜測,可以說是集中了最大一部分人的關注和希望、期待。新加坡選舉局在4月15日公布新加坡選民名冊經過修訂後,這屆合格選民有259萬4740人。
這個數據比上一次在2017年中修訂時已經多 7萬9418人,而和更早的2015年大選相比則是足足增加了13萬1814人。
有媒體進行了非官方的估算,結合2015-2018每年獲批成為新加坡公民的新移民人數,再減去未滿21歲沒有投票權的新移民,13萬新選民裡面大約有5萬是新移民,占所有新選民的40%左右,占所有選民的2%左右。
還是看看最近的新加坡移民趨勢,根據在2018年獲得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最新數據,去年批准之數為九年最多。

去年獲得新加坡公民權的人數有大約2萬2600名,1600名是在國外出生,但父母是新加坡公民的小朋友。一般來說,還是PR轉公民的占多。
這個數字和前幾年差不多,而獲得永久居民權的人數大約有3萬2700人,在2000-2010這10年間永久居民人數一度增加了25萬左右,甚至2010年達到了54萬。
但是2010年以後甚至負增長。永久居民人數現在只維持在52萬左右。去年,新獲批公民人數持平,這幾年永久居民總數負增長,新批人數維持在2.9萬左右。
但是就在去年,永久居民數量卻迎來了「小高潮」——達到3.2萬多人。雖然有所增加但是永居的總數還是維持不變。但是這個數據明顯點燃了一大部分人的熊熊心火,按照這個趨勢下去,難道,2019年的移民政策會逐漸放寬?

今年移民趨勢
根據最近新出爐的報告,儘管小坡政府鉚足了勁,鼓勵國民生育。然而2018年新加坡生育率居然反其道而行,創下新低!
也因此更多數的人將側重點跨越性地跳到了這個邏輯:低生育率的後果——增加了移民政策放寬的可能性。比如2018年移民政策回暖,越來越多人申請到了身份,可見希望還是大大的有。
總體來看,新加坡放寬移民還是很有期望的,小夥伴們現在是不是很激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