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認證的新加坡必吃的20味美食!火速收藏

2019年05月11日   •   2萬次閱讀

1

粿汁粉

粿這個字讓好多北方人茫然,但是在新加坡你會經常遇見這個字。

簡單來說,粿就是米做的果子(哈哈,拆字先生來了),可以煮成湯、也可以炒,炒粿條是街頭常見的小吃,類似於炒河粉。

如果有人看到「粿汁」招牌,以為是賣果汁的,那就錯得十萬八千里了。粿汁其實是滷味,而且以重口味的豬內臟為主,粿汁里的豬大腸是最受歡迎了。一碟豬內臟粿汁、配上剛煮好的粿粉,這就是一餐豐富的粿汁粉,很多當地人早上就吃,過癮!

2

排骨蝦面

我們吃過排骨麵,也吃過蝦仁面,就是沒有想過可以做一碗排骨蝦面,這件事情新加坡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街頭非常多的小店會做這道排骨蝦面,看似簡單、其實花樣蠻多的。

底湯很重要,你看這蝦都沒有頭,那麼頭到哪裡去了呢?去熬湯了。蝦頭在南洋一帶是非常重要的熬底湯原料,沒什麼肉可吃,拿來熬湯倒是很好。

鮮蝦底湯加上燉得入味的幾根排骨,再加上一碗面,有肉有海鮮還有主食,簡單的一碗排骨蝦面就是一頓迷你的盛宴。

3

紙包雞

走進新加坡的餐廳,很多食客說著滿口粵語、吃著各種粵菜,恍如走進TVB的布景間。好一會兒才想起我們最期待的那道菜——紙包雞!

沒有看過麥兜的同學就完全get不到我們的嗨點了。紙包雞雞包紙,雞包紙紙包雞,現場的各位個個是麥兜的媽媽附體,念叨著這句口令。紙包雞一上桌,油亮的紙內包裹著一塊雞肉,嫩、香,難怪麥兜愛吃!

4

椰子糕

第一次看到椰子糕是被它懷舊又古樸的造型吸引, 就像童年時放學回家用積攢的零花錢買一份手工蛋糕般親切,看似平凡無奇的糕點,輕輕一口咬下,焦邊的蛋糕和裡面炒到金黃的椰絲卻迸發出極致的濃郁香甜。

店家稱它為面煎粿,其實就是麵粉和發粉做的餅,煎到兩面有點焦邊。最驚艷的是中間夾著不同的餡料,花生,豆沙和椰絲都是純手工製作,就像回憶起童年那些天然原味的食物,是在牛車水吃到的最有溫度和內涵的甜點。

5

椰絲卷

娘惹甜品店幾乎能滿足你對南洋風味十足的娘惹小吃點心的所有探求。這裡很多用椰子,椰漿,木薯等天然食材做的點心:椰絲卷,木薯糕,蜜巢糕等,奶油也全部是動物奶油,細膩且甜而不膩。

南洋風味十足的椰絲卷很值得一提,在懶人眼裡它是最具南洋風味的,綠色的香蘭汁做的皮包裹上清香的椰絲, 散發著恬靜又迷人的植物氣息。

6

砂煲豬肝

八十年代至今恆久不變的美食,歷經考驗,經久不衰的砂煲豬肝,黑胡椒螃蟹,每一道都有一個來頭不小的故事。雖然從不愛豬肝,卻被熱氣騰騰的砂煲豬肝吸引,滑嫩的口感,吃不出任何的腥味,原來是廚師用到了韭菜來增加香氣。

豬肝的火候掌握得非常之精準,多一分則老硬,少一分則生腥,最好奇那汁水是如何做到濃郁鮮美緊緊地包裹住每一片豬肝,至今仍是回味不已。

7

肉脞面

在新加坡能吃到很多不同地方的面,各種面各有其風味,肉脞面就是新加坡普遍的潮州面,因為很多老闆都是潮州人,選的自然是道地的鹼水面,因為火候掌握的精準,面充分吸收醬汁的精華,Q彈的麵條入口簡直驚喜不已。

肉脞其實就是肉糜,精彩的是肉脞面通常還有其他配料,比如魚丸,豬肝、香菇,竟然還有金色皮的雲吞!醬料的甜、咸、辣非常平衡,醋勁辣勁十足。一碗吃到底朝天還會嘖嘖稱奇,真是讓人無比滿足的混搭面王。

8

鴨飯

鴨子的做法很多,在中國有烤鴨、醬板、鹽水等很多製法,每一種做法對鴨子的選擇都極其講究,口味不盡相同!

外形上和武漢周黑鴨的顏色相似,鴨肉的肉質是鬆軟脆爽的,不會輕易塞你的牙縫,醬汁的調配是有中國南方特色的,醬汁極其濃郁,引人開胃!特別是把鴨肉下面的醬汁淋到香米上——人間美味呀!

9

烏打

在街頭吃到娘惹小吃——烏打是個驚喜!就像是在湖北街頭碰到鍋盔一樣。

烏打是用椰樹葉包裹食材,烤制而成。把魚肉搗爛後壓製成形,簡單直接地加料後,就直接上爐去烤了!

當地人在吃前說:小心啊,蠻辣的!當小心地吃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直到吃完,才覺得,嗯,是有一點兒辣味兒!哈哈,對於味道偏重的中國內地地區來說,這個辣味絕對偏淡,但是絕對異域風味!香爽好吃!

10

Popiah(薄餅)

Popiah是一種薄餅!和內地的卷餅有一點點類似,可以自己選擇夾在裡面的食材!不過這個皮和卷餅相比,更薄,隱約可見面里的食材!

什麼?加塊滷肉?來倆大蔥?不不…薄餅裡面可以加入的東東有:煮熟的白蘿蔔絲、豆絲、蛋皮絲、蝦、香腸、豆芽等,調味料可加蒜蓉或辣椒醬,餅上塗點黑色甜醬。

上桌前,切成一塊塊的,方便拿,味道略甜,又帶點辣,還有食材的新鮮,味道鮮美而又清淡。又是一個百姓版文藝范兒的美食!

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