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開發更具成本效益光伏能源技術
在寸土如金的新加坡,太陽能光伏也講求成本效益。當今市面上太陽能光伏技術的能源轉換效率最多25%,這個比率若進一步提高,太陽能光伏技術就可以在消費者群體和商業領域得到更廣泛應用。但要達到30%的能源轉換效率,仍須跨過一些障礙。
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立下一代光伏企業合作研究室,旨在促進新加坡擁有具成本效益的疊層太陽能電池技術,讓我國更快過渡到可再生能源,並保持我國在光伏研發和製造方面的領先地位。
REC@國大新光伏技術企業合作研究室星期五(6月16日)正式開幕。研究室由國大屬下的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SERIS)與能源公司REC Solar聯合設立。它將著重於鈣鈦礦—矽疊層(perovskite-silicon tandem)太陽能電池這一顛覆性的太陽能光伏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商業化,協助我國實現在2030年前安裝可生產至少2吉瓦峰(GWp)的太陽能設備。這相等於約35萬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需求。

這個耗資7700萬元的戰略科研項目,是國大的第八個企業合作研究室。它獲得新加坡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RIE 2025)的支持,還將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團隊將由約40名科研人員組成,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培養多達20名博士生。
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執行總裁阿博利(Armin Aberle)教授指出,雖然衛星上已有能源轉換效率高達30%的太陽能電池,但成本過高,因此研究室希望打造全球首個低成本且能源轉換效率達30%的太陽能電池。
目前的太陽能電池以單結(single-junction)太陽能電池為主,而雙結串聯的太陽能電池則通過疊在一起的兩層光伏材料吸收太陽輻射並更有效地轉化為電能。
阿博利說,研究室希望在太陽能創新的全球競爭中保持前列。「儘管新加坡並不是全球(太陽能創新)成本最低的國家,但作為科技領域的領袖,新加坡卻是全球最佳地點之一,猶如矽谷。」
王瑞傑:研究室成立及時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星期五出席了開幕典禮。他在致辭時指出,當今太陽能光伏技術的能源轉換效率最多25%,風能的能源轉換效率則達到最多40%。
他說,研究室的成立是及時的,因為太陽能是最具可擴展能力,也因此是最有潛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太陽能光伏工程的成本自2010年以來已下降88%,提高了這項技術商業化的可行性。王瑞傑也是國立研究基金會主席。
王瑞傑強調,儘管新加坡只占全球碳排放量的一小部分,新加坡仍須儘自己的一分力。「我們希望成為開拓者之一,使合作夥伴能利用我國的生態系統,開發可擴展到本區域及其他區域的解決方案。」